哈喽大家好,小编今天给大家讲讲严嵩一伙覆灭的前兆。明世宗自负非常,他这种自负很容易被贪官奸臣们利用,来做一些之前做不了的事。既然开了杨继盛这个例子,严党很快又因为舆论冤杀了另一位忠臣义士—沈炼。沈炼是嘉靖十七年(年)戊戌科进士,任多县的知县。
沈炼非常正直,在知县任上就多次弹劾严嵩及其在地方的党羽,严嵩对他很头疼,后来想了个办法,借故将其调到锦衣卫作文员,并专门叮嘱陆炳好好看管这个“刺头”,另外也想让沈炼见识见识锦衣卫的黑暗,让他“懂事”一点。这也是相当不合规矩的做法,锦衣卫是专门用来安置勋贵家属的,沈炼恐怕是锦衣卫史上唯一一位进士了。不过陆炳也看不住沈炼,他一进京就将矛头直接对准严嵩本人,上疏论严嵩十大罪,奏疏极为急迫,触怒了明世宗。
一大帮严党趁机帮腔,最终明世宗以沈炼在金銮殿吵闹、诋毁大臣邀宠的罪名,杖责后贬到保安州(今河北涿鹿)当文吏。保安州是隶属宣府、大同的边塞地区,环境非常险恶。但沈炼和杨继盛一样,依然牢记报国之念,在家里立了李林甫(唐朝奸臣)、秦桧(宋朝奸臣)、严嵩的像作靶,让人日日练射,严党恨得咬牙切齿。嘉靖三十六年(年),俺答汗大举入侵,时任宣大总督是严嵩的干儿子杨顺。杨顺胸无点墨,完全靠谄媚严嵩得居高位。赵文华好歹还开发出一个胡宗宪体系,实打实地打了不少胜仗,杨顺就只能祭起杀良冒功这个办法了。
俺答汗数月攻破四十余座堡垒,大肆劫掠,杨顺毫无抵抗之功,事后害怕朝廷追究军责,只能谎称战胜,靠杀死一些避战的百姓,取首级送往京师报功。这种事本来很容易露馅,但严党把持上下,给他掩护过去,还大肆表彰。杨顺厚颜无耻,将属下将吏全部召来大同,大摆庆功宴,好像自己真的打了大胜仗似的。结果宴会上冒出来一个“不懂事”的人,沈炼送给他一首诗:杀良献首古来无,解道功成万骨枯。白草黄沙风雨狂,冤魂多少觅头颅。
杨顺气得目眦尽裂,暗誓必要杀之而后快,向干爹哭诉沈炼这种人和杨继盛一样,早晚会坏了咱家的好事。严党派出心腹御史路楷巡按保安州,与杨顺密议如何整治沈炼。最后,路楷果然又拿出了冤杀杨继盛类似的伎俩。路楷捣毁了蔚州白莲教邪教谋反基地确定了多名逆首,在名单末尾添上了沈炼的名字。沈炼作为白莲教逆首被杀,杨顺还不解气,趁乱活活打死了沈炼的次子,还专门派人到浙江去找到沈炼的长子沈襄,抓起来严刑拷打。严党这种迫害忠良的办法操作得越来越熟练,似乎有形成惯例的趋势。然而邪不胜正,恶贯满盈的时刻就要到来从杨继盛到沈炼,严党的罪恶越积越多,离他们的覆灭也就越来越近。
严嵩弄权多年,有一个人其实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注视着他,这个人就徐阶仕途之初和夏言、严嵩避开“大礼议”高潮的做法相反,他是嘉靖是徐阶。二年(年)癸未科探花,初入官场便积极参与“大礼议”,勇敢地和张璁展开剧斗,从翰林编修被贬为延平府(今福建南平)推官(分管司法的副市长)。但徐阶在任上工作十分出色,不断升迁为黄州府(今湖北黄冈)同知、浙江按察佥事、江西按察副使,借皇太子出行的机会,召为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不久升为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仕途起落一大圈,回到权力中枢的徐阶似乎也变了一个人,收敛起了锋芒,成了一个老好人。以往,吏部例行考察地方官,都是象征性地说几句话。
徐阶却折节下士,每次都好好地坐下来和地方官深谈,嘘寒问暖。地方官也很高兴,愿意认真汇报实情。徐阶不但促进了工作,自身的美名也得到大大的传播,不久又升为吏部尚书兼掌翰林院事。很快,明世宗又发现徐阶的青词水平也很高,甚至在严嵩(实为严世蕃)之上,非常喜欢,令其入直西苑。后来方皇后病逝,明世宗准备将其灵位奉入宗庙,这其实是不合礼制的,因为皇后应该等皇帝死了,在宗庙中有了位置才能去从祀,怎能先入祀?徐阶作为礼部尚书,与礼科都给事中杨思忠一同上疏指出不对。明世宗故意大怒,徐阶并没有像“大礼议”之初那样据理力争,而是惶恐谢罪,立即转变了立场。
明世宗正是通过这样的测试,确定徐阶是“可用”之人。不过徐阶和严嵩的关系依然微妙,徐阶能重回中枢很大程度上是靠了夏言的举荐,他很清楚严嵩始终忌讳这一点。于是徐阶更加谨慎地侍奉严嵩,对严世蕃也是忍气吞声,甚至把孙女嫁给严嵩的孙子,不断消除严氏对自己的猜忌。嘉靖三十一年(年),徐阶进少保兼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排位在严嵩之后、东阁大学士吕本之前,仍兼礼部事。徐阶入阁后第一件大事就是秘密揭发咸宁侯仇鸾,使其获罪。严嵩一直以为徐阶和仇鸾关系很好,想借仇鸾拉徐阶下马,结果到后来才知仇鸾就是徐阶揭发的,不由得愕然。可见,徐阶深藏不露,权谋手腕已然在严嵩这只老狐狸之上。
根据小编了解到徐阶长得矮胖白皙,天生笑脸,看着很讨喜,人们笑称他为“甘草阁老”,形容他像甘草这味中药一样,入口甘甜,但药性太慢,是个八面玲珑的老好人。严氏集团也逐渐放松了对他的警惕,甚至把他当成了自己人,徐阶却一直在耐心地等待机会。各位读者朋友,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
以上素材来自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