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一学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

哪里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好 https://m-mip.39.net/pf/mipso_6703361.html
甘草,豆科植物。茎直立有细小白毛。羽状复叶,叶柄互生,小叶呈椭圆形分列叶柄两边及顶端。花从叶腋长出,密集呈串,似槐花,红紫色。果实呈镰刀或弯曲一圈,满布棕色刺毛,内有扁圆形种子。根圆柱形入药,外皮红棕色,味道甜美,所以得名甘草。

具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炙甘草温中,生甘草泻火。

其有效成分为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苷元、甘草多糖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草药之一

性平,味甘。归心经、胃经、脾经、肺经甘草主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等省区,以内蒙古伊盟的杭旗一带、巴盟的橙口及甘肃、宁夏的阿拉善旗一带所产的品质最优,西北其他地区、东北、华北亦产,目前已有人工栽培。胀果甘草主产于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光果甘草主产于新疆。春、秋两季采挖,以春季产者为佳。切去茎基、幼芽、支根及须根,再切成长段后晒干。药理本品能抗心律失常、抗消化性溃疡、解痉、镇咳祛痰、解毒、保肝、抗炎、抗菌、抗病毒、抗变态反应,并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等。

甘草的花从叶柄与茎的夹角中(叶腋)长出,花密集呈一串,似槐花,但呈红紫色。

甘草的果实密集生长,呈镰刀状或弯曲一圈,果荚外皮密被棕色刺毛,内有数粒扁圆形种子。

甘草的根呈圆柱形,外皮红棕色或暗棕色,味道甜美,所以得名甘草。饮片就是根切成片状,可以横切呈圆形,或斜切呈椭圆形。现在药典将豆科胀果甘草、光果甘草的根也做甘草用。

甘草的药用价值

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药性歌括四百味》记载的甘草歌诀比较好记,不仅说了功效,还对生甘草、炙甘草做了区别: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现在的《中药学》教材归纳甘草功效为: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祛痰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

生甘草多用于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主治咽喉肿痛,痈疮疡,胃肠道溃疡、食物中毒、四肢挛急疼痛,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等。而炙甘草则偏重于补脾和胃,益气复脉。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等。

炙则温中

甘草药性甘温,能够补脾益气,适用于脾胃虚弱证。四君子汤即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虽然用到了人参,也得配合甘草。大凡补益气血的方药,都会佐以甘草,而且常用炙甘草。名方炙甘草汤就是重用炙甘草补心血治疗心悸心慌的。

生则泻火

甘草似乎有点让人捉摸不透,刚才还说补,现在又说泻?没错,生甘草确实有泻火的作用,用于疮疡肿痛。《神农本草经》说它治疗“金疮肿”,清朝外科医家用金银花与生甘草煮水,治疗疮疡初期,红肿热痛。张锡纯单用甘草治疗肺结核,咳吐脓痰,都是泻火的佐证。当然甘草也有止咳化痰的作用,还记得上次的桔梗汤吧(每天一味中草药nbsp;:桔梗点击链接查看)?您是否想到了甘草片?一会儿说。

调和诸药

《伤寒论》中载方首,其中含有甘草的方子70首。甘草算是最常用的一味草药吧。甘草类似中药里的和事佬,调和诸药,可以减低其它药物的毒性,还有缓急止痛的作用。很多中医开方子都会以甘草收尾,因此有“十方九草”之说,又有“国老”的别称。

《药性赋》称“解百毒而有效,协诸药而无争,以其甘能缓急,故有国老之称。”不过,甘草不能调和所有的药,十八反有“藻戟遂芫具战草”之说。

炙甘草的食用禁忌

1、湿阻中满、呕恶及水肿胀满者禁服;2、炙甘草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3、炙甘草不可与鲤鱼同食,否则会中毒。

甘草的应用方法

甘草入药有两种:生甘草、炙甘草。炙甘草,就是用蜜炒过的甘草,将甘草用炼熟的蜂蜜及少许开水拌匀,放置热锅中文火翻炒,炒至颜色深黄色,以不粘手为度。一般只有清热泻火用生甘草,其它情况多用炙甘草。前边说的伤寒论70个方子有甘草,而用生甘草的则仅仅2首。甘草调和诸药,味道甜美,可以和很多药茶同时应用,例如放入绿豆中,加入花茶内,或者与莲子芯同用,减少苦味。因为甘草应用太普遍,很多人以为甘草在方剂中只是辅助、调味的作用;其实甘草温中、泻火的作用很强大,不仅仅是配角儿。

例如:甘草与桂枝合用,方名桂枝甘草汤,温振心阳,治疗心慌;

甘草与干姜合用,方名甘草干姜汤,温振脾阳,治疗肺寒吐白稀痰;甘草与白芍合用,方名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治疗肌肉抽筋;

甘草与桔梗合用,方名桔梗汤,解毒利咽,治疗咽炎;

甘草与金银花合用,方名银花甘草汤,清热解毒,治疗疮疡肿痛……

甘草配白芍:甘草味甘,功能补气缓急;白芍酸收,功能养血柔肝。两药相合,缓急止痛力强,治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注意事项:

大剂量久服可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浮肿

甘草因其根和根茎味甘甜而得名,而关于甘草最响的一个称号“国老”,有人可能会好奇,为何调和诸药而给人感觉很“和事老”的甘草,会有那么一个响亮的名头。

其实正是因为甘草“甘以缓之”,能协和百药,缓和药物的烈性。著名的道医陶弘景才称甘草为“国老”,曰:“此草最为众药之主,经方少有不用者……国老即帝师之称,虽非君而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也。”

关于甘草的传说故事

南朝有一个名医,叫陶弘景。他不仅是著名的医药学家,还是有名的道士,文学家。他从小聪明过人,学识渊博,早年便入宫为官。在他36岁时,因想回归大自然,过田园生活。便辞官入茅山隐居。他治疗的病人很多,各种各样的病人,几乎张张药方中都少不了一味甘草。有不懂医道的病人问陶弘景,说:“陶大人啊,为什么你给人治病,每副药里都有甘草呢?难道甘草能治百病吗?”陶弘景笑了,说:“我研究《神农本草经》多年,甘草可是一味不可或缺的好药啊。它本身性情甘平补益,又能缓能急。入药方中对一些性情猛烈或懒缓的药物,可以起到监之、制之、敛之、促之的作用。在不同的药方中,可为君为臣,可为佐为使,能调和众药,使其更好发挥药效。在药的王,国里,往小里说,甘草是和事佬。往大里说,甘草是国之药老。它发挥的作用就像一个国,家的国老一样。我这样说,你可明白为什么我十方九甘草了吧?”病人连连点头称是。从此,人们爱把甘草称作国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caoa.com/gcls/54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