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地吃饭了,无论走到哪里,总还是觉得妈妈做的饭暖心暖胃。可是,工作压力、应酬增多,饮食不节,让我们的"脾胃”很受伤......
近日,君和堂坐诊专家李铁军主任做客经典导读圈,线上分享了“脾胃新论”,针对现代人城市病(富贵病)多发的现象,给出了防治的心得。
你知道吗?脾胃过用会极大地危害人体的健康!且危害程度步步加深,最终的结果不堪设想!
“《脾胃论》一书由李东垣(李杲)所著,他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著作有《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东垣试效方》《活法机要》等。
”现代人的“富贵病”从何而来?
现如今大家生活富足,营养不知不觉中就过剩了,再加上少运动,美食又多是脂膏厚味,甚至有一些“老餮者”——辛辣脂油、烟酒熏灼均沾,必然会导致脾胃过用、五脏皆伤。
注意!脾胃过用对人体伤害的全过程
脾胃过用则为土壅——湿聚、脂浊——痰涎——下耗肾阴——肝木失养——气机不利——瘀血——痰瘀结毒——毒聚有形。
脾胃过用者湿聚:常出现肥胖、脂浊(例如:出现脂肪肝、血脂、胆固醇升高等症状)。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湿浊聚则生痰,咯吐痰涎。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痰”特别多了。
脾土壅,湿浊聚,下耗肾阴,出现消渴病(“高血糖”)。
脾土壅,耗肾阴,则肝木失养,肝阳亢(则会出现“高血压”的病症)。
脾土壅,痰湿聚,气机不畅,清气滞塞,痰浊蒙蔽,心阳受损。则会出现胸痹——冠心病;眩晕——脑部缺血性病)
脾土壅,湿浊痰聚日久则瘀生,心脑血管发生堵塞(脑梗、心梗)、破裂出血(脑溢血、主动脉夹层破裂)。
痰瘀互结,则生毒:(痛风、尿酸升高);肝肾功能衰竭(肝功、肾功能异常,如转氨酶、肌酐、尿素等升高)。
痰瘀毒聚有形则会生成肿瘤。
如何从舌象辨识“湿、痰、瘀、毒”
一、湿浊、痰
正常舌象
湿浊、痰舌象
齿痕、胖嫩、白嫩腻苔。
阳虚,痰湿聚。慢性病,虚实夹杂。
二、瘀
三、毒
“湿痰瘀毒”的防治
谷、肉、果、菜,杂合而食。不可走极端,完全素食或是完全拒绝谷类等碳水化合物都是不可取的!
调节精神情志,应保持心态的安闲清静,控制意志,减少嗜欲,情志适度等。
运动健身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加快新陈代谢,有效降低心血管等疾病的风险。
“湿痰瘀毒”的治则
一、化湿浊
例方: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制半夏克,橘红克,白茯苓90克,炙甘草45克,上药为粗末,每服12克,用水毫升,生姜7片,乌梅1个,同煎至90毫升,去渣同服,不拘时。
二、祛痰脂
例方1,导痰汤《重订严氏济生方》
制半夏克,制天南星30克,炒枳实30克,赤茯苓30克,炙甘草30克
例方2,三子养亲汤,《寿世保元》
紫苏子,白芥子,萝菔子,上三味微炒打碎,10克布包,煮作汤饮,不宜煎煮太过。
三、活血
例方1,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当归10克,生地10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枳壳5克,柴胡3克,赤芍6克,甘草3克,桔梗5克,川芎5克,牛膝10克
例方2,丹参15克,地龙10克,水蛭6克粉剂或胶囊服,血竭1-2克研粉吞服或胶囊服,三七5-10克都是防治本病的有效药物,可酌情使用。
四、解毒
降尿酸治痛风验方:
土茯苓30克,蒲公英30克,络石藤20克,赤芍15克,水牛角粉(先煎)15克,黄柏10克,川牛膝10克,制大黄各10克,制川乌8克(先煎),茵陈15克,木瓜15克,桑枝30克,威灵仙30克,菝葜15克。
五、攻补方略
脾胃过用土壅,湿痰瘀毒诸疾,一般都见于中老年人,尤其高龄老人,常为多种疾病纠缠。其身体本质为虚,所以常需攻补兼施,寒热并用。
病案举例
-6-30患者王某,男,84岁
脉微细,至数不整。舌微绛,舌尖部晦,舌苔腻微黄。
1、高血糖多年,长期服用降糖药;
2、高尿酸血症,左腕肿痛,运动受限,诊为痛风;
3、肾功受损,肌酐、尿素升高;
4、肾囊肿;
5、肾脏发现占位,可能肾癌;
6、既往病史:曾发生过心梗、脑梗;有高血压史,长期服用降压药;同时患有高血脂症。
高龄五脏俱虚,毒素排泄不畅,因果纠缠。辩证处方,进退权衡,先予以利水湿解毒。
六月雪15克,粉萆薢15克,薏苡仁30克,茯苓10克,猪苓30克,炒白术10克,生甘草3克,桂枝10克,太子参10克,黄芪15克,土茯苓30克,秦艽10克,苍术10克,黄柏10克,桑枝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所有方剂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特别感谢李铁军主任提供的以上内容!
名医介绍
李铁军
主任医师
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
中医内科研究员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届中医研究生(年),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中医内科研究员。
擅长疑难杂症,血液肿瘤病、肝胆病、胃肠病、、血痹胸痹(心脑病症)、风寒湿痹(风湿类风湿腰腿痛等)、代谢紊乱(脂糖代谢等)、失眠忧郁等。
坐诊时间:每周六下午君和堂·中山馆
图片来源自网络
猜你喜欢:
冬天皮肤痒,中医有办法!
小雪节气
你需要一点“艾”温暖整个冬天
怕冷?易疲?虚胖...快来看看你属于古代美女中的哪种体质?
好药材,真功夫!大型中医药文化纪录片《本草中华》揭秘「十全大补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