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叨叨丨用藿香正气水防中暑的人,可能一

北京最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http://www.pfzhiliao.com/

一到夏天,藿香正气水就成了很多人家里的必备药品。

装满冰水的杯中倒入一支藿香正气水,或直接将藿香正气水倒入冰美式咖啡中,被网民戏称为“藿香正气冰中式”饮料。

图片为网友在社交分享平台中分享自制的“藿香正气冰中式”。社交分享平台截图

在一些社交分享平台上,不少博主分享自制“藿香正气冰中式”的视频,并声称这种配方可“提神醒脑”“防中暑”,引发大量年轻人追捧。医生提醒,类似披着新奇概念和养生噱头外衣的网红饮料,不仅费钱还可能伤身,盲目跟风不可取。

在自制“藿香正气冰中式”发现,加入藿香正气水以后的冰美式咖啡,混合着一股中药的苦味。藿香正气水药品说明书的“注意事项”中明确指出,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饮食宜清淡。

网民对“藿香正气冰中式”也褒贬不一。沈阳市民王政达说,自己在网上看到这个配方后,在家里尝试了下。“咖啡味淡了,嘴里还有藿香正气的药味。也不知道有什么效果,反正流行就尝试了,还拍照发了朋友圈。”

这种“魔幻”混搭的网红饮品究竟能不能喝?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专家解答:藿香正气水是一种药品,和咖啡“合二为一”的喝法是不正确的。有中药成分的药品服用是禁忌的,服用时应忌生冷、咖啡、浓茶,即便是加了水,也不能随便服用。此外,藿香正气水含有酒精成分,不能和头孢等消炎药一起服用。“藿香正气冰中式”非但不能提神醒脑,还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如果长期食用还可能损坏肝脏。”

采访专家,解读藿香正气水的功效,并总结如何正确使用。

受访专家:

湖南中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刘绍贵

广州中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谭汉添

藿香正气水你可能用错了

其实,藿香正气水这种中药制剂不能乱用,一旦用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加冰会损伤脾胃

藿香正气水的成分包括苍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广藿香油、紫苏油等,功效是解毒化湿,理气和中,一般为常温服用。

有些人加冰块或冰镇后服用,容易损伤脾胃阳气或加重中暑病情。

可能加重中暑程度

中医把中暑分为“阴暑”与“阳暑”,两者的成因和治法都不同。

阳暑是长时间在户外暴晒或在高热密闭环境中,出现头晕、倦怠、口渴、眼花、大汗、胸闷、心烦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血压下降、晕厥、意识障碍等。

阴暑是在天气炎热时过度贪凉所致,空调温度过低、电风扇强吹,都会导致寒邪侵袭肌表、热闭于内而致病,典型表现为身热头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

阴暑者,可用藿香正气水、桂枝汤等,以辛温解表、化湿和中。阳暑者,应清暑益气、养阴生津,可用白虎汤、十滴水等,也可配合食用西瓜、绿豆糖水等。阳暑者用藿香正气水非但无效,还可能加重病情,自制消暑饮料更是无稽之谈。

藿香正气水应该怎么用

藿香正气类药品包括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液、藿香正气软胶囊等等,它们从功效到注意事项,都是比较相似的,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酒精。

藿香正气水,成品含0%~50%的酒精。藿香正气口服液和藿香正气软胶囊,成品不含酒精。

藿香正气药品主要用于以下不适: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

?脾湿胃浊引起的食欲不振、舌苔厚腻等;

?水土不服、晕车晕船、美尼尔综合征(眩晕、耳鸣、耳聋)、小儿消化不良;

?受凉引起的腹痛、腹泻,如食用生冷瓜果、冷冻食物等出现的腹泻,但细菌性腹泻不宜用;

?稀释后局部外用可缓解痱子、蚊虫叮咬等瘙痒不适之症,有助于疮疖、特疮的消炎止痛,对头癣、手足癣、灰指甲也有一定帮助。

服用时注意以下几个关键:别和头孢一起用

头孢类药物遇到藿香正气水中的酒精,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表现为气短多汗、头昏头痛、呕吐、心率加快、呼吸困难等,甚至出现休克和意识障碍。酒精过敏者也不要服用含酒精的藿香正气水。

服药之后别开车

服藿香正气水后,不宜开车和操作精密仪器、进行高空工作。藿香正气类药物还有胶囊等剂型,也可适当选择。

几类人要谨慎

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服用。藿香正气水也不宜与滋补类中成药同时服用。老人、孕妇、幼儿等体质较弱者也尽量不要喝。

搭上“清凉经济”顺风车,藿香等产品销量持续增长

在广西南宁,随着气温节节攀升,也让藿香正气相关产品出现热销,据某网购平台数据显示,藿香正气产品成为近期线上购药平台搜索热词,搜索量同比增幅超一倍。记者在走访线下药店时发现,藿香正气产品销量也有较大增长。

广西南宁某药店店长梁小美:相比之前,我们药店的藿香正气产品销量增长了四倍左右。

除此以外,一些消暑、清凉类的冲剂也同样受欢迎,比如板蓝根和夏桑菊冲剂等。不过医生提醒,这些产品并不能完全预防中暑,一旦发现中暑,还是需要尽快就医。

在山西太原,这两天,山医院推出的两款乌梅汤,成为消暑新宠。这款乌梅汤中添加了7种中药材,既消暑又开胃,吸引市民朋友们纷纷购买。

山医院国医堂主任王丽芳:乌梅汤日销售量最高已达剂,供不应求。

藿香正气水,孩子可以喝吗?不推荐使用

藿香正气水,其酒精成分占到0%~50%,口感辛辣灼热,儿童不推荐使用。若儿童同时服用头孢类抗生素等可能还会发生双硫仑反应,出现面部潮红,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心率加快,呼吸困难等症状。

那么对于儿童来说,该如何选择使用藿香正气?

藿香正气最初为散剂,即藿香正气散。它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用苍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等配制而成,气味芳香。

随着技术的发展,市面上藿香正气的剂型越来越多,如:藿香正气胶囊、藿香正气片、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颗粒、藿香正气合剂、藿香正气滴丸、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软胶囊等。

无论剂型如何变化,功效是大同小异的,都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作用,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如周身倦怠乏力、食欲不好、头痛、呕吐、胸闷、腹胀等。

儿童宜选剂型

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合剂、藿香正气颗粒

优点:不含酒精,口感稍好,服用方便,可以分剂量,剂型适宜儿童。

需要注意:藿香正气合剂提取物添加适量山梨酸钾或苯甲酸钠,对此成分过敏者慎用。藿香正气颗粒因其所含辅料为蔗糖,故糖尿病患者慎用。

儿童不宜选择的剂型

除藿香正气水外,还有剂型不建议儿童使用

①藿香正气胶囊

胶囊体积较大,容易卡喉,不适合吞咽困难的小年龄段儿童;另外,胶囊剂剂量固定,对于儿童而言无法准确分剂量。

②藿香正气丸、软胶囊、片

药力较弱,起效缓慢但作用持续时间长。藿香正气滴丸,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无异味口感好,但价格高。藿香正气软胶囊,方便携带,有效掩盖不良气味,但起效稍缓慢。藿香正气片,价格便宜,体积大,儿童可碾碎服用。这几种剂型均不是儿童首选剂型,对于年龄小的儿童直接吞服都有卡喉窒息风险,也不作为儿童首选用药。

需要注意,藿香正气水、口服液、滴丸、软胶囊、片剂中含生半夏,生半夏毒性较大,应严格按照用法用量服用,不宜过量或长时间服用。此外,无论是藿香正气哪种剂型,说明书中均无明确推荐的儿童用法用量。

儿童用量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常喝藿香正气水能祛湿?

专家:确有解表化湿疗效,但两类人不适合。

在很多人心中,藿香正气水就是“万能药”,感冒、中暑,都能喝上一口。最近,各地气温升高,湿热难忍,有网友还将藿香正气水作为“祛湿利器”,白天喝上两支,晚上用来泡脚,并大赞“祛湿见效很快!”记者注意到,在社交平台,这样的养生人士并不少。专家提醒,藿香正气水确实有解表化湿、理气和胃的疗效,但有两类人不适合长期饮用。

由于夏季气温高,人的消化功能下降,加上喜欢吹空调、吃冷饮等习惯,容易导致脾胃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舌苔厚腻、食欲不振,甚至腹泻、头晕等。对于这种夏季最易出现的湿气症状,医院中医内科刘志刚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适当服用藿香正气水是可行的,泡脚也有一定的效果。

藿香正气散是一种经典的中医方剂,广泛应用于临床,藿香正气类药物分为水、丸、散、软胶囊等多种剂型。“藿香正气一般主要用于治疗暑湿感冒、轻症中暑引起的胃肠道不适、头晕、乏力,以及因受凉出现发热或是食用不洁食物导致的上吐下泻等。”从治疗的角度来说,出现适应症,一般不分体质均可使用。但他强调,如果用于日常保健,则需要区分不同体质。

专家介绍,中医的湿邪分很多种,一般藿香正气水适用于脾胃功能紊乱造成的湿。“相对而言,藿香正气水更适合气虚、阳虚、痰湿重的人。”刘主任说,“对于阴虚的人,适应性要差一些,即使长期服用也很难起到祛湿的效果。此外,因为藿香正气水的药物偏温,比较燥,长期用有可能会引起便秘。尤其是对于热性体质的人,要注意。”对于藿香正气水的具体用量,他建议,一般每天一到两支,每隔一天服用一次,持续一到两周,在天气最热或感到不适时使用较为适宜。如果症状缓解,即可停止使用。

日常如果想要祛湿,刘志刚副主任医师建议,可以根据个人体质进行调配,制作成茶饮,将藿香、苏叶、陈皮、甘草、生姜、红枣作为基本方,适用于正常体质的人长期饮用。“对于气虚体质的人,可以在藿香正气散中加入党参;对于阳虚体质的人,可以加入砂仁;对于阴虚体质的人,可以加入百合;对于血虚体质的人,可以加入龙眼肉。根据体质调配的茶饮,不仅味道更好,而且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防治中暑真正建议做的事

想要防治中暑,只靠藿香正气水是远远不够的。

长时间户外作业者;长久在封闭空间里的人;患有慢性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年老体弱者、儿童、孕妇等,都是中暑的高危人群。

备好防暑物品

备好防晒用具,如涂防晒霜,戴宽檐帽、充足的水;穿宽松透气浅色服装,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

科学补充水分

少量多次饮水,可每隔15~20分钟补水毫升,水温不宜过高或过低。大量出汗,要额外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也可适当饮用运动饮料。

注意身体散热

炎热难挡时可用凉水冲手腕,每隔几小时把手腕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5秒,有助降低血液温度。从室外回到室内,切忌立即开空调,避免感冒。警惕室内中暑

在温度较高的室内也会中暑,老年人、慢病患者、婴幼儿、孕产妇、体型肥胖者等尤其要当心。即使不觉得热,也应监测室内温度、湿度,适度通风和使用空调等制冷设备。

一般情况下,夏季家中湿度以30%~50%为宜,在湿度、气流都正常的情况下,居室适宜温度在21℃~32℃之间。

发现中暑如何正确处理?

一旦发现自己或他人有如下症状,要考虑是否已经中暑:

轻度:头晕、腿软、大量出汗、肌肉酸痛僵硬,但意识清醒。

中度:出现面色潮红、皮肤发热、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大量出汗、血压下降、脉搏加快时,可能是中度中暑。

重度:如体温达到0°C以上并伴有上述症状,严重者出现晕厥、昏迷、痉挛,提示重度中暑可能。

一旦确定为中暑,应立即移至阴凉处通风处静卧,解开衣物,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散热。神志清楚者及时补充含盐清凉饮品,如淡盐水、西瓜水、绿豆汤等,小口慢饮,不能猛灌冰饮。可用湿毛巾、风扇等进行降温。

轻者经以上处理即可恢复,但重度中暑的人,如高热、意识障碍、肢体痉挛的医院进一步诊治。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养生大军,不少“中药食品”应运而生。养生食品、饮品中的中药成分多为概念性添加,很少能真正发挥药效。建议不要盲目跟风、盲目养生,保持良好作息、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才能真正对身体有益。

新华社、生命时报微博、央视财经、医院、扬子晚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caoa.com/gcxw/137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