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饮三变痰核,表里位痰饮的表现

下面痰证,饮、痰、水都是一回事儿。我有时候觉得挺乱,一会儿我说水饮病,一会说痰饮病,一会儿说湿气重,概念不是很清楚,闹的观众一懵一懵的。

那是一回事,我给大家说说,我们体内生湿气就是水多,拉肚子,像那个新冠以后吐口水的,水多就是水比较稀的痰,我们身体有温度,加上病气邪热,炼热把水炼成痰,粘一些了,再还有热度,继续炼下去就成胶水了,成那些囊肿。是吧,做手术的医生知道妇科囊肿,肾囊肿里边水有点黏,再遇热再炼下去就是痰核,结成东西了。癌症、肿瘤、结节、息肉等等,这都是从水变痰到痰核的过程。

这样一讲,水证可就多了,痰核我就不说了,以后有机会再讲。水证在表位的时候,轻的觉得身上胖,眼袋,肚子大,厉害一些觉得身上沉重拉不动,手握不上拳,再典型的就双下肢水肿了,眼皮肿了,目下卧蚕了,常见的像肾炎,肝硬化的水肿,还有那些心衰水心病的肿。

饮邪的水肿因为湿气痰饮在表位,所以治疗一方面要给水气传统出路,从小便走,利尿。西医也知道利尿,咱不能说叫利尿,叫利水,叫利小便,最重要的药就是茯苓,但也还有防己,白术,泽泻都可以,车前子,车前草,这是水路直接的,水路就该从小便走,给它的正路利水。

第二个表位水肿的治疗原则,给病气最近出路,咱说像治新冠一样,先得解表,总得用麻黄药,这外表的水气归于太阴表位湿气,所以方子必须用到黄芪类方,发表把湿气从表位发出去,黄芪配桂枝,甚至配麻黄,把湿气从表位就近排出去,给邪气以最近出路。黄芪这个药特殊。大家都说它是补正气的,长力气的,这都是错的。黄芪的作用就是两步发一个补,一是把里面津血发出来,调到表位养表位的津血虚,二是把表位的风邪湿气发到体外,两步发。另外,黄芪有一点补中益气的作用不太重要,谁家用黄芪来补中益气?不都是用参草枣吗?

另外治表位水气重还有一个大原则,仲景说的腰以上肿当发汗,腰以下肿当利小便。也是给病气最近出路,一是水路就是从尿走,在下半身的水路就跟着从尿走了。上边是表位,所以就得发汗。发汗轻的用黄芪类的,重的必须用麻黄类的。那严重的水肿,溢饮,病溢饮者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麻黄发散的力度,发表邪的力度比这黄芪厉害多了。

水气在上焦的时候像肺痿吐涎沫,似咳非咳,是肺中寒也。光吐唾沫吐口水叫肺痿。以前好多人好吐唾沫,都习惯了,现在都改了,家里装修那么好,上人家玩还随便吐唾沫吗?口水哪去了?都咽了,以前有痰就吐,现在都咽了。

现在戴口罩你都没有痰吗?咽痰不是说不得的事,没啥事,戴一天口罩上班,你没有痰吗?平常有痰怎么现在没有?都咽了是吧?道家一个养生方法,就叩齿咽津,叩牙生津,再咽掉,吞津,津液是些有用的东西。津液、大小便的水、外边出了汗,口水都是津液分出来的。离了身体的汗,到了大小便出来的水,还有到了口水的水,这津液的作用已经完了,津液都变成废水的过程,在里边就是事儿。

口腔,咽喉以上的肺痿,上的口水,所有的水气痰饮都分寒和热,肺痿吐涎沫也分寒热。寒就是甘草干姜汤主之,上边清稀的痰,口水多,下边小便也多。不叫上实下虚,不叫上虚下实,怎么说?两头都是病气实,上边寒痰多,口水多,下边寒痰多,小便多,两边都是。中医好多话听着顺口,其实都是错的,等着慢慢听,我一一驳来,弟子班可能知道一些。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订阅专栏,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互动,跟我学习有辅导。

咳嗽、咳痰的痰,分寒痰、热痰。寒痰、上焦的水饮,寒痰量多,色白清稀,泡沫样的。热痰,黄粘稠,上不来痰,上痰就舒服。寒痰仲景用的辛姜味,细辛、干姜,五味子。细辛,干姜是热药,温表里之寒,解表还能治疗寒性的咳喘痰。五味子酸收化痰,同时五味子防止细辛,干姜过热过于伤津。所以缀上五味子,酸涩化痰,同时能够补津液,还能补虚劳,补男子肾虚。你叫反佐也不对,这叫攻补兼施,攻的是坏水,生的是好水。

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caoa.com/gcxw/125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