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五脏六腑的寒热状态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当寒气侵袭五脏时,不仅会影响其正常功能,还会导致各种不适甚至疾病。
一、五脏受寒的表现
肝寒:疼痛、抑郁、情绪波动
中医常说“肝主疏泄”,指的是肝脏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调节情志、气血、津液等生理功能的作用。当寒气侵袭肝脏,肝的疏泄功能受阻,就容易出现疼痛、抑郁、情绪波动等症状。
疼痛:肝寒导致的疼痛通常表现为胁肋部(即肋骨下方的区域)的隐痛或刺痛,有时疼痛还会放射到背部或肩膀。
抑郁:肝寒还可能影响情绪,使人感到抑郁、焦虑或易怒。这是因为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影响心神。
情绪波动:肝寒之人往往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出现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等症状。
《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提到:“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这正是肝寒疼痛的典型表现。
肾寒:尿频、尿急、腰膝酸软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水,主纳气。当肾受寒邪侵袭时,其藏精、主水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出现尿频、尿急、腰膝酸软等症状。
尿频、尿急:肾寒导致肾气不固,膀胱失约,就会出现尿频、尿急的现象。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尿失禁。
腰膝酸软:肾寒还会影响腰膝部的气血运行,导致腰膝酸软、无力,甚至疼痛。
畏寒肢冷:肾寒之人往往畏寒肢冷,即使天气温暖,也感到手脚冰凉。
《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寒导致封藏失职,就会出现上述症状。
脾寒:腹胀、腹泻、消化不良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受寒邪侵袭时,其运化功能就会受损,出现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
腹胀:脾寒导致脾胃气机不畅,就会出现腹胀的现象。严重时,还可能伴有腹痛。
腹泻:脾寒之人往往大便稀溏,次数增多,甚至出现水样便。这是因为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停,下注肠道所致。
消化不良:脾寒还会影响胃的受纳和腐熟功能,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素问·太阴阳明论》中提到:“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瘛,脚下痛。”虽然这里主要描述的是脾病导致的身体症状,但脾寒之人也常感到身体沉重、肌肉无力等不适感。
心寒:心悸、胸闷、气短
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主神明。当心受寒邪侵袭时,其主血脉和主神明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
心悸:心寒导致心阳不振,血脉运行不畅,就会出现心悸的现象。心悸通常表现为心跳加快、心前区不适等。
胸闷:心寒还会影响胸部的气血运行,导致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胸痛。
面色苍白:心寒之人往往面色苍白无华,这是因为心阳不足,血脉失于温煦所致。
《灵枢·经脉》中说:“心手少阴之脉……是动则病嗌干心痛。”虽然这里主要描述的是心经病变导致的症状,但心寒之人也常感到心前区不适或疼痛。
肺寒:咳嗽、气喘、鼻塞流涕
肺为华盖之脏,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肺受寒邪侵袭时,其宣发肃降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出现咳嗽、气喘、鼻塞流涕等症状。
咳嗽:肺寒导致肺气失宣,就会出现咳嗽的现象。咳嗽通常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稀。
气喘:肺寒还会影响肺的呼吸功能,导致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哮喘。
鼻塞流涕:肺开窍于鼻,肺寒之人往往鼻塞不通,流清鼻涕。这是因为肺气失宣,鼻窍不利所致。
《素问·咳论》中提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肺寒之人往往容易感冒,这也是因为肺气虚弱,卫外不固所致。
二、中药调理五脏受寒
针对五脏受寒的不同表现,中医有许多经典的方剂和单方可以用来调理。
肝寒调理
药物选择:吴茱萸、肉桂、小茴香等温阳散寒之品;柴胡、白芍等疏肝解郁之品。
方剂推荐:暖肝煎。该方由当归、枸杞子、小茴香、肉桂、乌药、沉香、茯苓组成,具有温补肝肾、行气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肝肾不足、寒凝肝脉所致的睾丸冷痛、小腹疼痛以及畏寒喜暖等症状。
单方推荐:吴茱萸汤。该方由吴茱萸、党参、生姜、大枣组成,具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的功效。适用于肝胃虚寒所致的呕吐酸水、胃脘疼痛等症状。
肾寒调理
药物选择:附子、肉桂、熟地黄等温补肾阳之品;山药、山茱萸等补肾固涩之品。
方剂推荐:金匮肾气丸(又名桂附地黄丸)。该方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组成,具有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的功效。适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尿频尿急等症状。
单方推荐:右归丸。该方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附子组成,具有温补肾阳、填精补髓的功效。适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精神不振、畏寒肢冷等症状。
脾寒调理
药物选择:干姜、附子、白术等温中散寒之品;党参、黄芪等益气健脾之品。
方剂推荐:附子理中丸。该方由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组成,具有温中散寒、益气健脾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症状。
单方推荐:黄芪建中汤。该方由黄芪、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组成,具有温中补气、和里缓急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胃痛、腹痛、喜温喜按等症状。
心寒调理
剩余37%未读最低0.32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