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甘味甘草

中药的治病机理非为杀病毒、抗细菌,亦不是止头疼、安神、补气等,而是通过药物气味之偏来调整人体的气机。古人的思维认为中药治病的机理为“以偏纠偏”。因此在整本《黄帝内经》中很少出现某药治某病的记载,却大量记载了不同气味的药物对人体气机的调动,“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耎,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亦有“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味厚则泄,薄则通”...等等。

中药来源于自然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中药的使用一定要考虑它的气与味。而非把它当做西药来用,不辨证,见什么症状用什么药,这不是真正的中医。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去研究中医药,实际是把中医中药的维度降低了,比如同一个当归,当归头、当归尾和当归身功效是完全不一样的,而它的生长环境,采摘季节等等因素决定了他的气与味。这些是我们不得不去考虑的。

对各种药物气味记载最全面也最准确的就是中医经典《神农本草经》。因此以《神农本草经》为主,每天发布中药学习内容,共同进步。

甘草

《神农本草经》

味甘,平。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本草经解》叶天士

气平,味甘,无毒。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用清火,炙用补中)

甘草气平,禀天秋凉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禀地和平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降味升,阳也。

肺主气,脾统血,肺为五脏之长,脾为万物之母;味甘可以解寒,气平可以清热;甘草甘平,入肺入脾,所以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也。

肝主筋,肾主骨,肝肾热而筋骨软;气平入肺,平肝生肾,筋骨自坚矣。脾主肌肉,味甘益脾,肌肉自长;肺主周身之气,气平益肺,肺益则气力自倍也。

金疮热则尰,气平则清,所以治尰;味甘缓急,气平清热,故又解毒。久服肺气清,所以轻身;脾气和,所以延年也。

《长沙药解》黄元御

味甘,气平,性缓。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备冲和之正味,秉淳厚之良资,入金木两家之界,归水火二气之间,培植中州,养育四旁,交媾精神之妙药,调济气血之灵丹。

往期回顾

上品、甘味——

上品、甘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caoa.com/gcly/109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