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园时光浅谈蜀漆

北京看雀斑的医院 http://m.39.net/pf/a_8714221.html

浅谈蜀漆

级修园班李黄原

患者,女,55岁。于年12月11日就诊。主诉3年来经常夜间低热,手足心热。体温在37~37.5℃,经检查原因未明,西医诊断为功能性发热,曾用维生素类、氨基酸类、调节神经类等药物,未能取得治疗效果,后经中医治疗也没有取得明显疗效。

现症见夜间低热,手足心热,心烦急躁,口干但不欲多饮水,倦怠乏力,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沉弱。根据夜间低热、舌苔厚腻辨为痰热,倦怠乏力、脉沉弱辨为气虚,手足心热、心烦急躁辨为郁热内结,证属阳郁痰结夹虚证。治以通阳化痰,清热益气。

方药用蜀漆散合竹叶石膏汤:蜀漆12g,云母12g,龙骨12g,竹叶20g,石膏48g,生半夏12g,麦冬24g,红参6g,炙甘草6g,粳米12g。以蜀漆散通阳化痰;竹叶石膏汤清热养阴,益气生津。

1

归经

方中的蜀漆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文献的学习中我查找到:蜀漆为双子叶植物药虎耳草科植物常山的嫩枝叶。时珍曰:“蜀漆乃常山苗,功用相同,今并为一。”其性味归经——①《本经》:“味辛,平。”②《别录》:“微温,有毒。”③《药性论》:“味苦,有小毒。”④《得配本草》:“入手、足厥阴经。”

2

慎服

凡正气虚弱,久病体弱者慎服——①《药性论》:“不可多进,令人吐逆。畏橐吾。”②《得配本草》:“胃虚,老幼虚弱,二者忌用。”

3

功效

其功效主要为除痰,截疟,消癥瘕积聚——①《本经》:“主疟及咳逆寒热,腹中癥坚痞结,积聚邪气蛊毒。”②《得配本草》:“蜀漆,其气升散,其性飞腾,能开阴伏之气,能劫蓄结之痰,破血行水,消痞截疟。甘草拌蒸。生用性升,炒炭稍缓。”③《药征续编》:“凡仲景之治动也,共活法有三:有胸腹之动,则以牡蛎治之;有脐下之动,则以龙骨治之;有胸腹脐下之动剧,则以蜀漆治之。

此为仲景治动之三活法矣。故仲景之方,有以蜀漆配之牡蛎者,或有配之龙骨者,或有配之龙骨、牡蛎者,是又仲景用蜀漆之法也。本论不载此法者,盖属脱误,故晋、唐以来,无有知蜀漆之功者。”

蜀漆的现代药理作用主要是抗疟,现代的实践认为,蜀漆对于治疗间日疟和三日疟有效,可作为控制症状的抗疟药使用。蜀漆还可引吐积痰、毒物,以蜀漆配伍甘草,温服取吐,治疗胸中痰饮、食物中毒、宿食停留于胃者,但是只有在邪盛体壮的情况下才适用。

伤寒论中有述:“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该方病因病机为火法迫劫,汗出过多,心阳亡失,温化不行,痰浊内生,上蒙心窍。治当急温心阳,镇摄固脱,涤痰开窍,予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但对于方中的蜀漆有医者保有质疑:古人以为疟乃疟痰深伏作祟,蜀漆即常山苗,可涌吐疟痰,使痰去则阳伸而寒愈,但其汗吐上越之力暴悍之至,易伤胸中阳气,故以龙骨、云母重镇以防扰动心中神气,以浆水减其毒性,吐后糜粥自养以护中焦胃气,处处小心,惟恐过伤正气。观其用量,每服才半钱匕,吐后即停服。对疟痰顽癖,用量如此之小,而桂枝去芍药加龙骨牡蛎救逆汤用蜀漆三两温服,亡阳证服此汤,恐非救逆,而是速其死矣?且古代“漆”字写作“桼”与“黍”颇相似,故认为蜀漆乃“蜀黍”之误。柯韵伯曾在《伤寒来苏集》中提及方中蜀漆用药之疑,至薛福在《瘦吟医赘》写到“蜀漆乃蜀黍之误……黍为水谷,用以救惊狂起卧不安者,取其温中而涩肠,协龙骨牡蛎成宁神镇脱之功也”。蜀黍,即今之高梁,可益气补中。

然余观《伤寒论》一书,发现并无蜀黍入药之方,如若取蜀黍之益气补中固护脾胃之意,何不用效果更佳且常用的粳米代替?由此可知,蜀漆并非蜀黍之误。仲景在用蜀漆一药时,必定会用牡蛎和(或)龙骨相伍。尤在泾在《伤寒贯珠集》中写到:“蜀漆能吐疟痰,痰去则阳伸而寒愈,取龙骨者,以蜀漆上越之猛,恐并动心中之神与气也”。此处指出蜀漆配伍龙骨牡蛎,意在以龙牡重镇固涩之性佐制蜀漆上越之峻猛之性。

岳美中教授又指出:“龙骨牡蛎,是鳞介动物的骨和壳,为气血有情之品,能摄飞越之阳气,能收敛颠摇之阴气,视赭石、铁落等无情之品只能镇坠者优胜得多”。故蜀漆与龙骨、牡蛎之气血有情之品相伍,蜀漆祛痰而有上越之性,然龙骨、牡蛎重镇收敛,可摄飞越之阳气,同用可升降相因,相互制约。故而可知救逆汤中的蜀漆非蜀黍之误也。

文字:李黄原

文编:吴映霜

编辑:林倩婷

审核:高灵婧黄学轩刘怡馨林斯宇林静柠

指导老师:杨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caoa.com/gcls/107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