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每种食物或中药都有各自的味道并与五脏相对应,即酸、苦、甘、辛、咸。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同时,每种药食也具有一定的偏性,即寒、热、温、凉、平。中医利用药食不同的性味,调节人体阴阳偏盛偏衰,从而调理体质,治疗疾病。
甘草
性味:甘,平。
归经: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补脾益气,淸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主治: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食谱:雪耳甘草甜汤、麦枣甘草肉丸汤、胖大海甘草茶。
适宜人群:适宜胃溃疡者、十二指肠溃疡者、神经衰弱者、支气管哮喘者、血栓静脉炎患者。
注意事项:湿热中满、呕吐、水肿及有高血压的患者忌服。
甘草食疗方
1.甘草绿豆汤:取绿豆克,生甘草10克。加水慢煮后服用,可解暑热及药物中毒。
2.菊花甘草汤:取白菊花克,甘草12克,浸泡30分钟后煎煮,煮沸10分钟后去渣,趁温热分四次服用。可清热解毒,用于疔疮肿痛患者。
3.甘草二花饮:取白菊花9克,红花6克,甘草6克,白糖10克。
4甘草蜜枣汤:蜜枣10枚,生甘草6克。将蜜枣、生甘草放入沙锅内,加水2碗,煎煮至1碗(约毫升),去渣饮服,每日2次。
小贴士甘草相关
话说甘草入药已有悠久历史。早在二千多年以前,《神农本草经》中将其称为“美草”,列为药之上品。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将甘草尊为“国老”,并言:“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国老”,即帝师之称。把甘草推崇为药之“帝师”,其原因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释:“诸药中甘草为君”,我们的祖先早就发现甘草是解毒良药,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在中医学上,甘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解毒、调和诸药性。古人称:“甘草,味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外,下药得之缓其速。”虽如此,但若配伍失当,甘草则当和不和,当解不解,增药之毒,助邪肆虐。所以甘草又有药中“和事老”,这种毁誉参半的称号。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客服--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药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