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是一种补益中草药。对人体很好的一种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厘米,直径0.6~3.5厘米。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阴暗潮湿,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根和根状茎供药用。
药用价值:
甘草是豆科植物,以根和根状茎入药,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粉草。生甘草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性;炙甘草能补脾益气,主治脾气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物、食物中毒;缓和药物烈性、毒性。
甘草调和诸药量宜小,作为主药量稍大,用于中毒抢救量宜大。补中缓急宜炙用,清热解毒、止咳宜生用。脾胃虚寒,脘腹挛急作痛者,可与桂枝、芍药、饴糖配用,以温中补虚,和里缓急。若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者,常与人参、白术、茯苓同用。外感风寒咳嗽者,常与麻黄、杏仁同用。咽喉肿痛者,可单用煎服,亦可与桔梗同用,以增解毒利咽之功。
甘草小故事从前,有位草药郎中,他住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一天,郎中出诊未归,家里又来了很多求医的人。郎中妻子暗自琢磨,包点草药把这些求医的人打发走。她想起灶前烧火用的一堆草棍子,拿起一根尝了尝,居然还有点甜。于是就把这些小棍子切成小片,用纸包成小包,发给那些看病的人,并谎称这些药是郎中走时留下,那些病人每人拿了一包药告辞致谢而去。
几天后,好多人拎了礼物来答谢草药郎中,说吃了他留下的药,病就好了。郎中听妻子道完事情原委后,问那几个人原来得了什么病,他们回答说,有的脾胃虚弱,有的咳嗽多症,有的咽喉肿痛,有的中毒肿胀……等。
从那时起,草药郎中就把“干草”当作中医使用,用以治疗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痢疾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又以其润肺功能治咳嗽多痰;不单如此,郎中又让它调和百药,每贴药都加一两钱进去,并正式把“干草”命名为“甘草”。自此,甘草一直沿用下来。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丨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