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巡礼内蒙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系列第24期导语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些自然保护区保护着我国70%的陆地生态系统种类、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也保护着约万公顷的原始天然林、天然次生林和约万公顷的各种典型湿地。同时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及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有利条件,为环境的监测和定位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

内蒙七彩天堂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推荐理由:

看到赛罕乌拉,你会觉得一定是上帝失手打翻了调色盘才会造就如此一个五彩斑斓如童话般的世界,是遗落人间的七彩明珠。赛罕乌拉,蒙语有“群山之首”的意思,又称罕山,历史上称为黑山,被喻为“中国之岱宗”,是一块神圣的土地。保护区地处中国大兴安岭南部山地,是岭南山地的典型地段,对中国进行大兴安岭南部山地自然地理学、生物学、地质学、环境科学、植物的自然演替,水土保持和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等多学科的科学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

保护对象: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森林、草原、湿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

资源状况:植物资源、动物资源

保护区类别:山地及丘陵混合生态系统

一个消失的王朝、一段沉睡的历史,一个远逝的民族,契丹,像他们的文字那样神秘而遥远~~这里就是契丹族的故土和发祥地——赛罕乌拉。赛罕乌拉位于查干沐沦河源头的巴林草原深处,是大自然给草原人民创造的一部优美动听的交响音画。琅琅瀑歌、潺潺溪吟、鸟语兽鸣,与宁静的草原、起伏的山峦和茂密的森林这绝妙天籁的不同乐章,构成了一部完美而壮丽的音画主旋律。赛罕乌拉的美,是一种清纯的美、奇幻的美、自然的美。她不是仙境却胜似仙境。真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见几回”。

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北部,地跨索博力嘎镇、幸福之路苏木、罕山林场,总面积为10.04万公顷。处在草原向森林、东亚阔叶林及大兴安岭温寒针叶林双重交汇的过渡地带,是一个以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森林、草原、河流、湿地等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是大自然给草原人民创造的一部优美动听的交响音画。用滴青淌翠来形容赛罕乌拉之美一点都不为过,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赛罕乌拉仍保留着国内乃至世界上不可多见的原始森林植被和固有的风貌。保护区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山高林密,土壤肥沃,植物丰富,水源充沛,在10万多公顷的美妙的王国内,无论是在深邃的山岭、沟谷、草原,还是在动感的瀑布和溪流旁,随意触摸赛罕乌拉的每一寸肌肤,都能发现许多珍奇的动植物充斥其中,有6个植被型10个植被亚型39个群系,共有种动植物。

野生哺乳动物38种,其中国家Ⅱ级保护哺乳动物4种:斑羚、东北马鹿、猞猁、兔狲,保护区保存了中国最大的野生斑羚种群和重要的东北马鹿种群。在这里听到鹿鸣,看到传说中的傻狍子一点都不稀奇。在幽静深邃的密林里,雄壮的公鹿欢声高歌,狍子欢快地在林中穿梭,斑羚矫健地表演着攀岩绝技,野狼在自己的地盘上巡视,猞猁也留下了一串串神秘的脚印······

这里还发育了众多河流湿地,有种鸟类栖息于此。其中国家Ⅱ级以上保护鸟类有39种(其中Ⅰ级保护鸟类有大鸨、金雕和黑鹳),有世界受胁鸟3种:大鸨、乌雕、鸿雁,为此,保护区还被列为世界重要鸟区;两栖类3种,爬行类8种,其中3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7种;昆虫种;浮游动物21种。赛罕乌拉不仅是野生动物的乐园,还是野生植物的宝库。甘草、王味子、芍药、手掌参、穿龙薯等野生药用植物种,野生维管束植物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胡桃楸,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野大豆;苔藓植物种,其中珍稀濒危苔藓植物19种;野生高等真菌种,白粉菌25种,黑粉菌19种,地衣65种;藻类植物种。蕨菜、黄花菜、野韭、麻叶荨麻等无公害、无污染的山野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保护区内涵养水源植物丰富,涓涓细流汇成了乌兰坝河、海清河、灰通河等十条河流,年径流量近亿立方米,是西辽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内容来自网络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







































哪里治白癜风
头部白癜风怎样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caoa.com/gccs/37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