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高照
蝉鸣鼎沸
是不是很想来杯冷饮
瞬间透心凉呢?
正在减肥的你
也许正要拿起货架上的“无糖可乐”……
可是,你以为“无糖”就真的没有糖了吗?
选择无糖食物就可以幸免于胖了吗?
不!非但如此,
无糖食物还可能让你更胖!
对于每个减肥的小伙伴来说,共同的敌人就是脂肪!可事实上,糖的存在比脂肪更加可怕,它既可以“亮明身份”又可以“完美隐形”,过多摄入还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由于胰岛素本身属于合成代谢激素,就会促进糖类合成为脂肪。
所以,很多人为了避免摄入糖分,刻意选择超市中的无糖、低糖食品。可是没想到,千防万防,还是没能防住变胖!这究竟是为什么?
1
无糖≠不含糖,难怪瘦不下来
首先大家要明确的是,“无糖食品”并不是不含任何糖类的食品。商家进行宣传的“无糖”概念也只是狭义上的蔗糖、果糖、乳糖等,并不代表其中没有葡萄糖、麦芽糖及能转化成它们的淀粉和其他碳水化合物。
同时,国家颁布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管理通则》中也明确规定,声称“无糖”或“不含糖”的食品,每克中的糖不能大于0.5克。所以,无糖食品严格说只能叫做“低糖食品”。
除了上面提到的蔗糖,食品中一般还会含有双糖(如乳糖、麦芽糖)、单糖(如果糖、葡萄糖)和可以转化为双糖、单糖的淀粉及其他碳水化合物。减肥又爱吃的你一定要注意了哦!
2
添加甜味剂,可能让你更胖
相信很多人都会疑惑,明明买的是无糖食品,怎么尝起来还甜甜的?这就是甜味剂的功劳了!要知道,厂家们可比你了解真正无糖的食品口感有多差,只有增加了甜味剂,作为消费者的你们才会乖乖买账呀~
以可乐为例,无糖可乐中均含有甜味剂,不要以为只要无糖,添加一些甜味剂就不会导致肥胖。甜味剂虽然不会参与血糖代谢,但可以刺激食欲,间接导致肥胖。而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人研究发现,人工甜味剂的摄入量与体重、腰臀比增加、空腹血糖的上升成正比。
目前,无糖食品中的甜味剂分为三类:分别是糖醇类甜味剂(如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非醇类化学合成的甜味剂(如糖精、甜蜜素、阿巴斯甜)、天然甜味剂(如甜菊糖、甘草酸二钠)。
3
躲在食物中的隐形糖,防不胜防
糖分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可以由其他大分子物质转化而成,人们常见的淀粉就是其中之一。当淀粉进入人体,经过消化和吸收之后,就会转化成葡萄糖,葡萄糖所含的能量与蔗糖相当,摄入过多就会容易导致肥胖。
三招判断是不是真的“无糖”
一看——配料表
对于减肥的你来说,学会看配料表是很重要的。小康康来告诉你,如何区分配料表中的糖和甜味剂。在配料表中看到这些成分你要小心了哦~
糖主要分为: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白砂糖等
甜味剂主要分为:天然甜味剂、糖醇、人造甜味剂
天然甜味剂:索马甜(非洲竹竿甜素)、甜菊糖、莫内林、叶甘素及罗汉果甜苷等
糖醇:木糖醇、麦芽糖醇、乳糖醇、甘露醇等
人造甜味剂:糖精、阿斯巴甜、纽甜等
二看——营养成分表
之后,还要看实物标签上的营养成分表。这个表格里明确的显示出食物所含有的热量,还有主要营养素的各个含量。
三看——加工方式
虽然有些食品的外包装上没有标明加工方式,但我们还是需要注意。如果发现食品的配料和营养成分相当,我们就应该选择加工温度低、加工过程简单的食品。
有了小康康的锦囊相助
现在的你是不是再也不恐糖啦?
了解食品里的小心机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变胖了!
(本文图片源自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