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曾奶奶频道,选择曾氏调养堂治未病,让天下无病!(杨教授)
特稿
名家名方:上热下寒,用张仲景“甘草泻心汤”(重发)
博友顾晴说:我们家三个人都是上热下寒体质,在当地就医,找了不少的中医调理,但效果都不好。不是补得上火,就是泻得人受不了,下面更寒,上面反而各种炎症溃疡,太难受了。想请曾老师,问问奶奶如何调理呢?据我了解,此类人现在还特别地多,如果奶奶能够给个方案,真是造福天下人啊!感恩!
曾乐:你说得对,现在上热下寒,虚不受补的人特别多,一直有人询问如何是好,有的说看过中医,一补就上火,一上火医生就给开寒凉药吃,又加重病情,反反复复,苦不堪言。
奶奶笑着说,对于这个问题,汉代医学家张仲景早有好方,就是甘草泻心汤,可惜的是,现在的医生没有多少人会用。
今天,重点介绍伟大的医圣张仲景的甘草泻心汤。希望它能够使上热下寒、各种粘膜反复感染这类人群得到帮助。因为这类人中,有一种严重的,就是粘膜反复上火感染溃疡,被西医称做白塞氏综合症的,西医无法治疗,而用此方,却能够有效解决。
奶奶说,为什么现在上热下寒的人特别多呢?这是由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的,上面动得多(动脑动眼动嘴,吃得多等等),下面动得少(一坐一天不运动),上面耗血过量不平衡,导致血亏而气往上冲,久而久之,就是上热下寒,湿气困住中焦,上下隔绝,各种毛病丛生。
下面上正菜,看处方:
炙甘草15克,黄芩9克,干姜9克,半夏9克,大枣12枚(擘开)、黄连5克。
用法:以上六味,以水2升,煮取1.2升,去滓,再煎成毫升。每次温服毫升,一日三次,饭前服。
注意事项:奶奶说,煎药时一定要煮后去掉药渣,把汤液倒出来再煮,只有这样,方子中的药物才可以寒热并行,攻补同施,以达到最大的功效。
此方最大的作用是打通中焦,使人体上下贯通,解决虚不受补,上热下寒,热气不往下走,湿气不往下排的问题。此方阴阳并举,有升有降,有守有攻,有温药也有凉药,可以说是寒热并治。不象某些中医,一看见上火就只用凉药,结果火是暂时下去了,但很快就反攻上来,而且比上次更猛,频率也越来越多,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让患者苦不堪言。一听说畏寒怕冷,腿脚寒凉,就说是肾阳虚,开些补药,一补就上火,这个症状还没下去呢,那个症状就被补出来,让患者不知如何是好。
此方最妙之处在于,凡是湿寒或湿热困阻中焦,使中焦不通所致炎症,它都可以治疗,尤其是对头面部反反复复迁延不愈的各种炎症,对于身体各入口出口炎症、瘙痒等有奇效。比如口腔溃疡、扁桃体炎,还有结膜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肠炎痔疮、肛门瘙痒,阴道炎、尿道炎、外阴瘙痒等等。
当然,也得提醒,方子虽好,但还得会用,用得得当,请在当地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凡是对中医一知半解甚至是连一知半解都做不到,且满脑子西医那一套的人,我没时间理会,这样的人也不必看此文和我其它的文章,什么半夏有毒呀之类的,我不会做什么回答,特此申明。
昨天此文编辑发上去之后,反响强烈,据曾乐女士说,原文写作时,参考了网上的一篇类似文章,文中的方子即是参考此文所载。此文发上去不久,杨教授即转来他整理的,他与一位广西文先生的刘云涛著名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