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医生刘军连 http://m.39.net/pf/a_4305593.html
中药名。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山东等地。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主治: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可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炙甘草: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之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倦乏力,心动悸,脉结代。甘草以根入药,因味甜而得名,中医所谓十方九草无草不成方指的便是甘草。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中一共有11种药方,用了甘草的就有70方,另有统计指出将近1/的止咳类中成药含有甘草,使用频率为诸药之首。甘草的适应能力很强,通常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沙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甘草这个名字是根据它的味道来命名的,人们又叫它蜜草和甜草,李时珍称它普治百病;陶弘景称它为诸药之王,可见它的用处之多。甘草的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状,直径1-3厘米,外皮褐色,里面淡黄色。具甜味。茎直立,多分枝,高30-10厘米,密被鳞片状腺点、刺毛状腺体及白色或褐色的绒毛。叶长5-0厘米,托叶三角状披针形,长约5毫米,宽约毫米,两面密被白色短柔毛;叶柄密被褐色腺点和短柔毛;小叶5-17枚,卵形、长卵形或近圆形,长1.5-5厘米,宽0.8-3厘米,上面暗绿色,下面绿色,两面均密被黄褐色腺点及短柔毛,顶端钝,具短尖,基部圆,边缘全缘或微呈波状,多少反卷。总状花序腋生,具多数花,总花梗短于叶,密生褐色的鳞片状腺点和短柔毛;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4毫米,褐色,膜质,外面被黄色腺点和短柔毛;花萼钟状,长7-14毫米,密被黄色腺点及短柔毛,基部偏斜并膨大呈囊状,萼齿5,与萼筒近等长,上部齿大部分连合;花冠紫色、白色或黄色,长10-4毫米,旗瓣长圆形,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短于旗瓣,龙骨瓣短于翼瓣;子房密被刺毛状腺体。荚果弯曲呈镰刀状或呈环状,密集成球,密生瘤状突起和刺毛状腺体。种子3-11,暗绿色,圆形或肾形,长约3毫米。花期6-8月,果期7-10月。直立属,叶互生,奇数现状复叶,小叶7~17枚,椭圆形卵状,总状花序腋生,淡紫红色,蝶形花。长圆形夹果,有时呈镰刀状或环状弯曲,密被棕色刺毛状腺毛。扁圆形种子。甘草的典故
关于甘草有着这样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有位草药郎中,他总是很热心地为人治病。有一天,郎中外出给一位乡民治病未归,家里却来了许多求医的人。
郎中妻子一看这么多人急等着丈夫治病,便暗自琢磨:丈夫替人看病,不就是那些草药嘛,我何不替他包点草药把这些求医的人打发了呢?正好家里灶前地上有一大堆草棍,她拿起来试着咬了一口,觉得甘甜怡口。
于是,她就把这些小棍子切成小片,用纸一包一包地包好,发给了那些病人说“这是我家郎中留下的药,你们赶快拿回去煎水喝吧”。
过了些日子,几个病愈的人特地登门来答谢郎中,说吃了他留下的药,病就好了。草药郎中一听就愣住了,而他的妻子却心中有数,赶忙把他拉到一边小声对他描述了一番,他才恍然大悟。
郎中又急忙询问那几个人的病情,方知他们分别患了咽喉疼痛、中毒肿胀之病。此后,郎中便在治疗咽喉肿痛和中毒肿胀时,均使用这种“干草”。
由于该草药味道甘甜,郎中便把它称作“甘草”,并一直沿用至今。
宋朝苏颂的《图经本草》上曾记载:在当时的湖广地区,人们外出旅行随身必带数段甘草,在外就餐前先少量饮食再取甘草嚼食,若没有吐的症状则证明食物无毒,便可放心享用。
但久服大剂量甘草,可引起浮肿。有关研究还发现,甘草制剂有损性功能,每天服用8克甘草,可导致男性的性欲降低和其它形式的性无能,停药4天后可恢复。甘草还可抑制皮质醇的转化,从而导致血压上升和低血钾症。因此,对于有性功能减退、高血压及浮肿的患者,不宜使用甘草。
甘草的药用价值
甘草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在药材中有很大的作用。
甘草是一味很普通又很重要的中药材,普通是因为它很常见,产量高价格低,重要是因为它在中药方剂里起着很多作用。
甘草片就是由中药甘草提炼而成,用途十分广泛,具有补气益脾、镇咳祛痰的功效。
我国现今临床常用的余种中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甘草。据统计,甘草的处方率在79%以上,主要作为佐使药。
甘草在其他国家也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古希腊和古罗马人把甘草当作补药,认为它可以治疗咳嗽和咽痛。在欧洲,荷兰等国的民间至今还用甘草来治疗胃溃疡。
01
祛痰止咳
甘草最常见的用法就是祛痰止咳,可单独服用,也可搭配其他药物服用,对治疗风热、风寒以及热痰咳嗽有很好的效果。咳嗽的时候将一片甘草含在嘴里面,口服以后能作用于发炎的咽部黏膜上,缓和炎性刺激、起到镇咳作用,同时甘草还能促进咽部和支气管黏膜分泌黏液,使痰容易咳出。
0
健胃补气
甘草色黄味甘,气温益气,是补脾益气的常用药物,经常和党参、白术等补脾益气的药物一起使用,用于治疗多种气虚症,比如心气虚、心悸、脾胃虚弱以及脉结代等症状
03
清热解毒
甘草能够治疗咽喉肿痛、痈疽疮疡,含有甘草甜素、黄酮等有效成份,能抑制炎症,可以泻心火,有很好的清热解毒的作用。现代医药学已经证实,甘草有较好的解毒功能,还能抑制胃酸分泌,适量食用甘草,对胃肠道溃疡病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改善作用。
04
缓解胃痛
甘草能抗菌、镇痛、抗溃疡,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有抑制作用,可以缓解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胃痛,治疗脾胃虚或胃寒导致的胃痛。
甘草的食用价值
甘草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味甘不霸道,不仅仅是中药中的“常客”,也是很多食品中的“添加剂”,平时经常被当成保健食材来食用。
01
甘草薄荷冰糖饮
将甘草和薄荷叶清洗干净,锅中加入ml水烧开,再将甘草和薄荷放进去,熬煮三分钟后放入冰糖再煮两分钟,关火将汤汁过滤出来,凉透之后放入冰箱冷藏即可饮用。
0
甘草杨梅干
准备糖、杨梅和甘草等材料,先将甘草打碎,再将杨梅、打碎的甘草和白糖一起放入锅中,小火熬制水份蒸发后将熬好的杨梅直接摊开在盘子里晒干,最后再放入微波炉高火四分钟即可。
01
甘草鱼丸红薯汤
先将红薯去皮切成块,锅里加入甘草、清水和生姜大火煮沸。待大火煮开之后用文火再煮0分钟后加入鱼丸和葱转中火煮,煮沸后再转文火煮15分钟,最后按照个人口味加入调味料即可。
甘草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将甘草磨成粉状加水调匀后抹在脸上,坚持使用一段时间,就可以改善肌肤的状态,抑制色斑和黑色素,使皮肤变得更加白皙和光滑。
省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更多专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