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神话传说

車前草草藥的傳說

漢朝有一位名將,叫馬武。有一年六月,天旱無雨,田野光禿禿的,什麽莊稼也活不了。可巧,馬武打了敗仗,他的人馬一下子潰退到不見人煙的荒野。士兵們找不到糧食,連喝水也十分困難。人和戰馬餓死、渴死了許多;剩下的人馬,也因爲缺水,大多得了膀胱“濕熱症”,一個個小肚子發脹,不光人尿血,甚至連馬也尿血。

馬武將軍有個馬夫,分管三匹馬、一輛車,整天跟車馬打交道。這時,他和那三匹馬全得了“尿血症”,馬夫心急似火,可又毫無辦法治。一天,馬夫忽然發現三匹馬不尿血了,也顯得精神多了。馬夫很奇怪:“它們這是吃了什麽呀?”他圍著馬轉來轉去,看看想想,想想看看,忽然發現停放大車的附近地面上,長著一種豬耳形的野草,幾天來,三匹馬一直在吃著這種東西。馬夫的心猛一動:大概這種草能治“尿血症”吧。于是,他拔了許多豬耳形的野草,煎湯吃了,一連吃了幾天,小便果然也正常起來。

馬夫急忙跑到將軍帳內,把這事禀告馬武。馬武聞聽大喜,傳令全營拔草煎水,供人喝、給馬飲。幾天過後,全營人馬的“尿血症”都治好了。馬武問馬夫:“治病的豬耳草長在什麽地方啊?”馬夫領關將軍走到帳外,指給他看:“大車前邊的就是。”馬武哈哈大笑,說:“好個車前草。”從這兒起,車前草的名字就傳開了;不過,也有人還叫它“豬耳草”。

茵陳草藥的傳說

有一個黃痨病人,面皮姜黃,眼睛凹陷,瘦成了個刀螂。這天,他拄著拐杖,壹步壹哼地來找華佗:“先生,請妳給我治治吧。”

華佗見病人得的是黃痨病,皺著眉搖了搖頭說:“眼下醫生們都還沒找到治黃痨病的辦法,我對這種病也是無能爲力呀!”病人見華佗也不能治他的病,只好愁眉苦臉地回家等死了。半年後,華佗又碰見那個人。誰想這個病人不但沒有死,反倒變得身強體壯、滿面紅光的了。華佗大吃壹驚,急忙問道:“妳這病是哪位先生治好的?快告訴我,讓我跟他學學去。”那人答道:“我沒請先生看,病是自己好的。”華佗不信:“哪有這種事!妳准是吃過什麽藥了吧?”“藥也沒吃過。”“這可就怪了。”“哦,因爲春荒沒糧,我吃了些日子野草。”“這就對啦,草就是藥,妳吃了多少天?”“一個多月。”吃的是什麽草啊?”“我也說不清楚。”“妳領我看看去。”“好吧。”

他們走到山坡上,那人指著一片野草說:“就是這個。”華佗一看,說道:“這不是青蒿嗎,莫非能治黃病?嗯,弄點回去試試看。”于是,華佗就用青蒿試著給黃痨病人下藥治病。但一連試了幾次,病人吃了沒一個見好的。華佗以爲先前那個病人准是認錯了草,便又找到他,叮問:“妳真是吃青蒿吃好的?”“沒錯兒。”

華佗又想了想問:“妳吃的是幾月裏的蒿子?”“三月裏的。”“唔,春三月間陽氣上升,百草發芽。也許三月的青蒿有藥力。”第二年開春,華佗又采了許多三月間的青蒿試著給害黃病的人吃。這回可真靈!結果吃壹個,好壹個,而過了春天再采的青蒿就不能治病了。爲了把青蒿的藥性摸得更准,等到第三年,華佗又一次作了試驗:他逐月把青蒿要來,又分別按根、莖、葉放好,然後給病人吃。結果,華佗發現,只有幼嫩的莖葉可以入藥治黃病。爲了使人們容易區別,華佗便把可以入藥的幼嫩青蒿取名叫“茵陳”。他還編了四句話,留給後人:三月茵陳四月蒿,傳與後人切記牢,三月茵陳能治病,四月青蒿當柴燒。

金錢草草藥的傳說

從前,有壹對年輕夫婦,兩個人妳恩我愛,日子過得挺美滿。誰想好景不長,壹天,丈夫突然肋下疼痛,好象刀紮針刺壹般,沒過多少日子,竟生生地疼死了。妻子哭得死去活來,非請醫生查明丈夫是爲什麽死的不可。醫生根據死者發病的部位,剖腹壹查,發現膽裏有壹塊小石頭。

妻子拿著這塊石頭,傷心地說:“這麽壹塊石頭,生生拆散了我們恩愛夫妻,真害得人好苦啊!”她用紅綠絲線織成壹個小網兜,把石頭放在裏面,挂在脖子下邊,不管白天幹活,還是晚上睡覺,都不拿下來。就這樣,壹直挂了許多年。

有壹年秋天,她上山砍草,砍完壹大捆,抱著下山。等她回到家時,忽然發現挂在胸前的那塊石頭已經化去了一半。她十分奇怪,逢人便講。後來,這事被壹位醫生聽見,就找上門來對她說:“妳那天砍的草裏,准有壹種能化石頭的藥草。妳帶我上山找找那種草吧。”第二天,她帶著醫生來到砍草的山坡,但是,草都被砍光了。醫生就把這片地周圍插上樹枝,當記號,打算來年再說。到了第二年秋天,醫生再次跟婦女上山,把那片地上的草砍下來,讓婦女抱回家。不這,這壹回石頭壹點兒也沒化,還跟從前壹樣硬。醫生並沒泄氣。第三年,他和那位婦女又壹次上山,把那片山坡上的草砍下來,先按種類分開,然後,再把那塊石頭先後放到每壹種草上試驗。結果,終于找到壹種能化石頭的草。醫生高興地說:“這可好啦,膽石病有救啦。”

從此,醫生就上山采集這種藥草,專門治療膽石病,效果很好。因爲這種草的葉子是圓形的,很象金錢;而且,它能化開膽裏的石頭,都說它比金錢還貴重,所以,醫生就叫它“金錢草”。後來,也有人管它叫“化石丹”。

吳茱萸草藥的傳說

據說,“吳茱萸”在春秋時候原名“吳萸”。它産在吳國,是壹味止痛良藥。當時,吳國和鄰近的楚國相比,還算小國,小國就得向大國進貢。這壹年,吳國的貢品之中就有吳萸。誰想楚王壹見,竟大發雷霆:“小小的吳國,膽敢把以國命名的東西當貢品,這不是看不起堂堂的楚國嗎?拿回去,不收!”吳國的使者愣住了。這時,有位姓朱的楚國大夫,急忙對楚王說:“吳萸能治胃寒腹疼,還能止吐止泄。吳王聽說大王有腹痛的老病,才選來進貢的。如果拒絕接受,那不就傷了兩國的和氣嗎?”“胡說,”楚王喝道,“我用不著什麽吳萸’!我們的國家也不需要!”吳國的使臣又羞又氣,退出王宮。朱大夫追出來說:“請妳不要生氣。就把吳萸留給我吧。楚王早晚會用上它的。”吳使就把吳萸給了朱大夫。朱大夫拿到家中,栽在院內,還命人精心管理。吳使回國後,吳王一聽楚王這麽無禮,就同楚國斷了交。幾年過後,吳萸在朱大夫家中生長得十分茂盛,已經有一大片了。

朱大夫知道,這種草的果實需在未成熟的時候入藥;所以,他命人及時采摘,晾幹收藏,保存了許多。有一天,楚王忽然舊病複發,肚子痛得直冒虛汗。朝中的大夫都急壞了,可是誰也沒有辦法治。朱大夫急忙用吳萸煎湯,獻給楚王。楚王連吃了幾劑,肚子不痛了;再吃幾劑,病全好了。楚王就問朱大夫:“妳給我送來的是什麽藥啊?”朱大夫說:“這就是那一個吳國進貢的吳萸。”這時,楚王才後悔不該那樣對待吳國。他壹面派人與吳國和好,一面命人大種吳萸。有壹年秋天,楚國流行起瘟病來了。許多百姓上吐下瀉,有的甚至活活病死了。楚王急忙傳旨,命令朱大夫配藥救民。朱大夫以吳萸爲主制藥,救活了許多快死的病人。楚王爲讓人們記住朱大夫的功勞,就傳旨把“吳萸”更名爲“吳朱萸”。後來,人們爲了標明這是一種草,又把“吳朱萸”的“朱”字,加了草頭,寫成了“吳茱萸”。

山查草藥的傳說

山裏有戶人家,種著一些山坡地。這家有兩個孩子。老大是前妻留下的,老二是晚娘生的。晚娘把老大看做眼中釘,爲了能讓親生的兒子獨吞家産,她天天盤算著暗害老大。可是,該怎麽下手呢?一不能拿刀殺,二不能推下河。她盤算來盤算去,想出了這麽個損主意——設法讓這孩子生病,活活地病死他!湊巧,爹要出門做生意,囑咐兒子聽娘的話。爹剛出門,晚娘就對老大說:“家裏這麽多活兒,你得分幾樣幹!”“讓我幹什麽呀?”“你年紀小,看山去吧。我給你做好飯帶著。”

從此,老大就每天風裏來雨裏去地到山上看莊稼。狠毒的晚娘每天故意給他做些半生不熟的飯帶著。老大人又小,整天在野地裏吃這種飯哪裏消化得動,日久天長就鬧開了胃病。他的肚子時而疼,時而脹,眼瞧著一天天變瘦了。老大跟晚娘說:“媽,這些日子我一吃這夾生飯肚子就疼得厲害!”晚娘張口就罵了他個狗血噴頭:“才幹了這麽點活兒就挑飯!哼,就是這個,愛吃不吃!”老大不敢還口,只好坐在山上哭,山上長著許多野山查。老大實在咽不下晚娘的夾生飯,他吃了幾個野山查,覺著這東西倒是充饑又解渴。于是,老大就天天吃起山查來了。誰想吃來吃去,肚皮不脹了,胃也不疼,吃什麽也都能消化了。晚娘很奇怪:“這小子怎麽不但不死反倒胖起來了,莫非有什麽神靈保護他?”從此,她就把邪心收了,不敢再害老大了。又過了些日子,爹回來了。老大把前後經過一學說,做生意的人腦子快,他斷定山查一定有藥性,就用它制成藥,賣給病人吃。後來,果然發現山查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瘀的作用。

三七草藥的傳說

很久以前,有兩個青年結拜爲兄弟。他們對天發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從此以後,這兩個青年經常往來,哪個有難處,另壹個聞風就來幫忙。有壹天,義弟忽然得了病,嘴裏吐血,鼻孔流血,大便拉血,小便尿血。沒過兩天,他面如黃紙,一點血色也沒有了。義兄知道後,急忙從自己家的後院挖了壹根藥草,送給義弟煎湯服。義弟連吃幾劑,血止住了,病也好了。他非常感激義兄,就問:“大哥,妳這是用的什麽仙藥救活了我啊?”義兄說:“這是我們家祖傳的止血藥草。”“能給我看看嗎?”“當然行呵。”後來,義弟到義兄家去玩,義兄就把他帶到後院。只見那裏長著壹片枝葉茂盛的草,開著淡黃的小花。義兄說:“這就是止血的藥草。”義弟問:“除了止血,還有別的用處嗎?”義兄說:“它能活血散瘀,消腫定痛,主治跌打損傷、崩漏、金瘡。”“哈,真是好藥!”義弟非常想要這種藥草,就編了個瞎話,說:“大哥,聽說害出血病的人。

三年後還會複發,妳給我一棵行嗎?”義兄說:“行。妳挖壹棵小苗兒,回去栽上吧。不過,千萬別對外人說,當心被偷走。這可是妙藥呵!”“好吧。”就這樣,義弟挖回壹棵幼苗兒,栽在自己的後院。他澆水施肥,精心照料。壹年後,那棵草也長得很茂盛。離義弟家不遠的地方,有個財主。壹天,財主的兒子得了“出血症”,吃什麽藥也止不住血,眼看著人就活不成了。財主對人們說:“誰能治好這病,我給他五十兩銀子,一百擔白米。”義弟聞聽,就把自己後院的藥草挖出來,送給財主煎湯。不料,財主的兒子吃了幾劑,一點兒不見效,最後竟血盡身亡了。

財主一看兒子被治死,抓住義弟,說:“妳自己說包能治好,原來是騙錢的呀!走,見縣官去!”縣官接了狀,審問義弟:“妳是跟誰學的醫,拿什麽煎的藥?”義弟嚇慌了,只好說出義兄。縣官又傳來義兄,問道:“妳給他的是什麽草?”“這是我家祖傳的藥草,專門止血。”

義弟一聽急了:“大哥,這是假的呀!妳害得我好苦,眼看得給人家償命啦!”義兄說:“大哥怎麽能騙妳呢?”“那爲什麽不止血?”“妳那棵草才長了一年,還沒藥性呢。”縣官急問:“幾年才止血呢?”義兄答道:“三到七年,藥力最強。”義弟這才明白,後悔不該貪財。後來,人們爲了牢記這種藥草的藥力在三——七年最好,三年之內不能止血,才給它取了個名字叫“三七”。

毒蛇·蜈蚣·蠍子草藥的傳說

從前有個貨郎,每天趕集串鄉,要跑許多路。這一天,他又起得挺早,一看老婆睡得正香,就自己動手燒飯。貨郎把飯燒好,天還沒亮。他又走到門前井台,把老婆頭天晚上洗好的苋菜拿進屋,做了一碗菜湯。貨郎連湯帶飯的吃個飽,就挑起貨擔出門了。他走呀,走呀,一口氣走了十多裏地。這時,他突然感到肚子裏面象火燒壹般,口也渴得十分難受。可是,這一年逢旱,溝塘幹得見底兒,哪也沒水。貨郎好不容易走到壹座村莊,把擔子放下,推開第一家的院門。院子裏,只有一個小孩在玩兒。

貨郎問:“妳家大人呢?”孩子說:“到澗灣挑水去啦。”“澗灣在哪兒?”“遠極啦。”“妳家缸裏有水麽?給我點喝。”“沒有。”貨郎渴得喉幹口燥,肚子裏又燒得難忍難熬。他就說了句:“讓我找找看,哪怕有壹口水潤潤嗓子也好啊!”說完走進那家屋子,東找西找,只見缸裏、鍋裏、盆裏、碗裏都沒有一滴水。最後,貨郎看見竈後的碗櫥頂上有壹把落滿塵土的破茶壺。他急忙拿下來打開蓋子,壺裏還真有半壺陳茶。貨郎不管三七二十一,對著壺嘴兒就喝。乘茶灌進肚子,覺得舒服多了。

他謝過孩子,又挑上擔子趕集去了。再說貨郎的老婆,天亮時爬起來吃飯,發現鍋裏剩著一點苋菜湯,湯裏有一要死毒蛇。她嚇得大叫一聲:“哎呀,我的媽!”心想,這准是毒蛇鑽進了那捆苋菜,孩子他爸沒看見,就一塊兒做進了湯裏。他壹定中毒了,說不定還會鬧出人命呢!貨郎的老婆顧不上吃飯,沿著趕集的路一直追下來。她一路上沒有發現丈夫的屍體,一直跑到集市,才尋見丈夫。奇怪的是她丈夫竟象沒事一樣還在賣貨呢。貨郎看見老婆,就問:“你怎麽來啦?”老婆松了一口氣,反問道:“哎育,你還活著?”“怎麽啦?”“還問我?你早晨吃什以來的?”“苋菜湯啊。”“湯裏有毒蛇!”“啊!”貨郎一驚:“怪不得剛才肚子裏燒得那麽厲害呢。”“快找醫生看看吧。”“不用,這會兒沒事啦。”“沒事?莫非妳吃了解毒藥?”“沒吃呀。”

“那怎麽又不燒啦?”我找了半壺剩茶喝。”嘿,多半那茶裏有什麽東西,能解蛇毒。”嗯,等會兒我們看看去。”散集以後,貨郎兩口子走到早晨喝茶的那家門外,他們敲開門,出來一個男人。貨郎說:“大哥,早晨我從這兒路過,喝了妳半壺涼茶。真謝謝啦!”“哎呀,這都是小孩子不懂事!那茶放在櫥頂多半年了,不能喝!”貨郎說:“我喝完倒覺得挺舒服。”“是嗎?”“您讓我看看,那是一壺什麽茶?”主人把茶壺捧出來,找開蓋兒一看,裏頭有一只蠍子和一條死蜈蚣。主人吃驚地說:“看看,這都是有毒的東西,你快去看醫生吧!”貨郎心裏一動,說:“這就對啦!早晨喝了有蛇毒的湯,所以火燒心;後來又喝進有蠍毒、蜈蚣毒的茶,就沒事了。

這一定是毒能解毒呀!”這是一段故事,不壹定真有其事。不過,以毒攻毒是有道理的。後來,醫生們從毒蛇的毒液中提取藥素,可以治療蛇傷和其它許多中毒的病症。人們還發現,蠍毒有熄風、鎮痙、止痛的功能;蜈蚣毒可以治療驚風、偏頭疼、惡瘡、蛇咬等症。

人參草藥的傳說

從前,有兄弟倆要上山打獵。老年人勸他們說:“現在已是深秋,馬上就入冬了,山裏的氣候,說變就變。要是讓暴風雪把山封住,妳們就出不了山啦!”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哥兒倆根本聽不進老人的話,他們帶上弓箭、皮衣和幹糧,上山去了。一連幾天,他們打了話多野獸。

有一天下午,天氣突然變壞了,狂風大作,雪片紛飛。這雪一直下了兩天兩夜,把山路全覆蓋了,兄弟二人果然沒法出山。他倆只好找了個樹木茂密的山窩躲避,想等風雪過去再說。山窩裏長著幾棵數十丈高的大樹,樹幹非常粗。其中有一棵已經老死,樹心枯爛成灰。兄弟倆把樹心掏空,掏成一個很大的樹洞。他們在裏邊架起一堆柴火,一邊燒烤獐狍鹿兔,一邊烤火取暖,——就這樣有了個住處。從此,天晴時兩人就出去打獵。爲了節省吃食,他們又在四周挖些草根當糧食。他們發現一種手指粗的藤稭,挖出來一看,根子有胳膊粗。這東西形狀象人——根須伸展著,象人的胳膊和腿,放進嘴裏一嘗,甜津津的。哥哥說:“甜的是益草。”兩人就挖了很多,堆滿半個樹洞。吃了這種東西,他們感到渾身更有力氣了。

可是,有一回吃多了些,鼻子直冒血。從此,他們不敢多吃,每天只吃一點兒。白天打獵,夜宿樹洞——兄弟倆就這樣在山裏待了一冬天。直到第二年開春,風停雪化,兩個人才滿載著獵物下山回家。村裏的人以爲這哥兒倆凍不死也得餓死了呢,一見他們又白又胖地回來了,都奇怪地問:“你們還活著?”“這不是好好的嗎?”“你們在山裏吃了什麽好東西,長得這麽結實?”弟兄兩拿出好象長著胳膊和腿似的草根,給大家看。大夥從來沒見過這東西,都說:“哎呀,看它長得多象人,這是人……是人……人呀!”後來,傳來傳去,就把這種東西叫成了“人慘”。這就是“人慘”得名的來曆。

山藥草藥的傳說

很久的時候,列國混戰。有個強國把一個弱國打敗了,弱國只剩下幾千人馬,逃進一座大山。強國的軍隊把山包圍,想把對方困死。弱國的人馬被困在山裏,外面無人供量,裏邊又不能派人出來籌量——強國以爲,他們遲早會出山投降的。誰想這樣過了一年,山裏連一點動靜也沒有。強國的官兵都認爲山裏的人馬准餓死了。

忽然在一天夜裏,從山中殺出一支人強馬壯的隊伍,直向強國的大營沖來。強國一年沒有打仗,又以爲弱國的人馬早已死光,所以人來不及披甲,馬來不及備鞍,被殺了一個措手不及。弱國反敗爲勝,把失去的土地又奪了回來。強國失敗後很是奇怪,便四處探聽弱國軍隊在山裏是拿什麽當量食的。

後來得知:原來山中到處長著一種夏天開白花的東西,它的根莖很粗。弱國的士兵餓急了,就挖這種根莖吃,一吃味兒挺甜。從此,人吃根莖,馬吃藤葉——幾千人馬靠這東西生活了一年。弱國的士兵還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山遇”。意思是說,正發愁缺糧的時候,碰巧在山裏遇上了它。後來人們發現,這種“山遇”不但能象糧食一洋滋狀人,還健脾胃,補肺腎,主治脾虛、泄瀉等症。以後,人們用它做藥,就把“山遇”改成“山藥”了。

甘草草藥的傳說

有個鄉村老醫生,被外村請去治病,好幾天沒回家。這期間,許多人得了病,個個急著求醫。醫生的老婆也挺著急,她想:平日老頭子給人治病,不就是用幾洋“草”麽?家裏有種燒火用的幹草,放進嘴裏一嚼,有些甜味,就拿它當藥吧,反正也吃不壞人。再說,病人心一寬,說不定還能減輕病痛呢。

于是,醫生的老婆把有甜味的幹草切好,用紙包成包,誰來找醫生,就給一包,說:“這是我老頭子臨走時留下的,他說能治百病。拿回去煎湯吧!”病人非常感激,非要給錢。醫生的老婆說:“你們先拿回去吃,帳以後再算”就這樣,許多病人吃了這種當柴燒的幹草,漸漸地,病真好了。過了幾天,老醫生回了家,好多人跑來送藥錢。老醫生莫名其妙:“什麽藥錢,我沒給你們用藥啊!”人們紛紛說:“是您留在家的藥,師娘給大家治好了病。”

老醫生更糊塗了,他把老婆喊出來問:“你哪兒會治病呵?給人家吃了什麽藥?”醫生老婆讓他先收下錢,等大夥走散,才一五一十地把幹草當藥的事說了。老醫生大吃一驚:“就算這種草能治病,人們得的病也不一樣,難道它全能治?”第二天,老醫生把凡是吃過這種草的人全都找了來,一一問明病情。其中有脾胃虛弱的,有咳嗽痰多的,有咽痛,有癰疽毒腫的,還有小兒胎毒……再一檢查,這些人的病全好了。〔補陽藥〕

當歸草藥的傳說

有一座草木茂盛的山,山裏雖說長著許多貴重藥材,卻很少有人進山挖藥,因爲山裏盤踞著很多毒蛇猛獸。山外有個村莊。一天,村裏的青年們湊在一起閑談。有個小夥子說:“我的膽量最大。”別人不信,激他說:“你膽大?敢進山采藥嗎?”“那怎麽不敢?等我采來藥,治治你們的膽小病’!”“得啦,你要是讓毒蛇猛獸咬死,我們還得給你找還魂藥’去呢!”那青年很不服氣,發誓一定上山采藥。可是,回家一說,他媽媽很不贊成:“我就養你這麽一個兒子,妳要有個三長兩短,咱家不就絕了後嗎?”兒子說:“我已經發過誓,如果不去,在村子裏就擡不起頭來了。”母親想了想說:“要去就去吧!不過,你已經定了親,先把媳婦娶進門,一旦你有個好歹,我們也算個人家。”就這洋,兒子暫時沒進山,先把定好親的一位姑娘娶了來,婚後,小夫妻感情很好。年輕人不忍心抛下新婚的媳婦,所以,一直也沒提起進山的事。一晃過了幾個月。

有天,村裏的青年又湊在一起,大夥數落開了那個新婚的小夥子:“這回服氣了吧,吹牛大王!”“誰吹牛?”小夥子變了臉。“妳啊!”“胡說!”“得啦,我們大夥看得清,你就會戀媳婦。”年輕人都愛面子,這種話誰受得住?小夥子回家就對媳婦說:“妳幫我准備壹下,我明天上山采藥去。”“我不讓妳去……”媳婦壹頭撲進他的懷,嗚嗚地哭起來。“我得有個男子漢的樣兒,不能讓人家戳脊梁骨,罵我戀媳婦。” 那,丟下我一個,可怎麽辦呀?”

 “這樣吧,我跟媽說好,你等我三年。三年不回來,你就改嫁走吧!”   第二天,那青年辭別了母親、妻子,上山去了。婆媳二人,在家生活。一年過去了,青看沒回來;兩年過去了,還是沒有音信。媳婦等啊,盼啊,整天哭哭啼啼。由于憂慮悲傷、血虛氣虧,得了嚴重的婦女病。眼看第三年又過去了,婆婆很不忍心,對媳婦說:“你已經等了他三年,看樣子他回不來了。你別耽誤了自己,嫁人去吧。”   

起初,媳婦不肯,後來婆婆再三勸說,又以爲丈夫已經不在人世,就回到嫁家另嫁了他人。可是沒過幾天,采藥的青年忽然回來了。整個村子都轟動起來。大夥見他采回許多藥草,都稱贊他膽大、有本事。青年進家不見媳婦,忙問媳婦哪去了。他母親說:“你有言在先!她等了整整三年,你連個音信也沒有。如今,她又嫁人了。”兒子萬分後悔,恨自己爲什麽不早點回來。他心裏忘不了媳婦,就托村裏的人傳過話去,要求再見一面。   媳婦聞聽原來的丈夫還活,哭得死去活來。人們勸她說:“生米已經煮成熟飯了,後悔也沒用。你見他一面吧,這也算有情有義。”後來,兩個人見了面。媳婦哭成個淚人,對青年訴苦說:“這三年讓我等得好苦啊!我天天望妳回,日日盼妳歸,三年當歸妳不歸,片紙只字也未回,如今我已錯嫁人,心如九剜恨又悔!”青年長歎了口氣說:“別難過了,這不怪你。我這趟進山,挖了很多貴重藥材,其中有一些是很少見的東西。我本想多挖一些,回來賣掉,給你做幾身衣裳。害,現在我可給誰去呢?你把這些藥材拿去賣錢吧!盼望胸今後的日子過得美滿。”   青年說完,轉身就走了。媳婦本來就有病,怎麽受得住這個?她一下子癱軟在地。過了會兒,她看見青年留下的藥材,心想,活著也沒意思,胡亂吃些藥,中毒一死得啦!于是,她抓了幾棵不認識的藥草根子,一口一口地吃了。誰知她不光沒中毒,過了些日子,臉上漸漸有了血,婦女病竟好了。   

有人問她:“你的病怎麽好啦?”她把青年采回的藥草拿給人看,說:“就是吃了這個好的。”人們記住了這種專治婦女病的藥草。以後,還有人栽種這種藥,並給它取名叫“當歸”。這是爲了記住“丈夫當歸而不歸,鬧得老婆改嫁人”的故事。〔補陽藥〕

菟絲子草藥的傳說

 當年一家財主很喜歡養兔子,什麽白玉兔、黑毛兔、灰毛兔……他都有。這個財主,還專門雇了一名長工給他養兔子,並規定,死壹只兔子扣掉四分之一的工錢。   有一天,長工失手一棍,把一只白玉兔的腰脊打傷,白玉兔躺在地上跑不動了。長工生怕財主扣工錢,就偷偷把那只兔子藏在了黃豆地裏。可財主還是發現少了一只兔子,非逼長工賠不可。長工沒辦法,只好來到黃豆地,想把受傷的兔子抱回去。   

這時,他看見那只白玉兔正在黃豆地裏東鑽西跑地尋找著什麽啃吃著。長工很奇怪,明明把它的腰打傷了,怎麽還沒死呢?長工急忙去捉,那只兔子又蹦又跳,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捉住。長工仔細一看,兔子一點兒也不象受過傷的樣子。長工越想越奇怪。後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長工故意打傷一只灰毛兔扔進黃豆地。過了幾天,他看見灰毛兔的傷也好了。長工回家把這件怪事告訴了爹。他爹曾經被財主打傷了後腰,已經在床了躺了好幾年了,一聽這事,忙對兒子說:“你再去試試,看兔子吃了啥東西,說不得定是接骨丹’呢。”長工按照爹的吩咐,又打傷一只兔子,放在黃豆地。這回,他自己站在一邊看著。只見那只受傷的兔子,無法爬起來走動,喧嘩高處的黃豆葉子也夠不著,只好伸著脖子啃那些纏繞在豆稭上的一種野生黃絲藤的種子。一天兩天,三天四天,兔子的腰傷就這麽養好了。長工便采了一些黃絲藤和它的種子,回家交給爹。   

老頭看了看,說:“這是黃豆地裏的一種雜草。這種草纏來纏去,會把大片大片的黃豆纏死,難道會是什麽仙草’不成?既然能治兔子的腰傷,沒准兒也能治人的。你快去多采些回來,給我煎湯吃吃看。”兒子從黃豆地采了很多黃絲藤的種子,他爹喝了這種自制的湯藥,沒幾天就從床上坐起來;又過幾天,可以下地走動了;兩個月後,老頭兒竟能幹農活兒了。這樣,爺兒倆斷定這種黃絲藤的種子可治腰傷、腰疼。   

長工幹脆不給財主養兔子了,他專門采藥、制藥,當上了專治腰病的醫生。有腰損腰傷的人,紛紛上門求醫。後來,人們問起這種藥草叫什麽名字?他想這種草首先治好的是兔子,就“兔絲子”吧。“兔絲子”就這樣得名。後來,有人在“兔”字上加了草頭,寫成了“菟”字。

續斷草藥的傳說

從前,有個江湖郎中,成年走山串鄉,挖藥、賣藥,給人治病。有一天,郎中來到壹座山村,碰巧,村裏有個青年死了,家裏人正抱著他嚎啕大哭,郎中走過去壹看,表年的面色不象死人,伸手按住他的手腕,發現還有壹絲脈息,便對一位哭啼的老人說:“他是你的什麽人?”“是我兒子。”“怎麽死的?”“發高燒突然就死了。”“氣絕多久啦?”“有一個時辰吧。”“別哭了,他還有救!”“啊?那快請妳救救他吧。我就這麽一個兒子呀!”郎中把藥葫蘆打開,倒出兩粒藥丹,又讓人撬開青年的牙關,用水藻下去。過了一會兒,青年忽然喘息起來。

郎中說:“叫他躺兩天就好了。”老人噗騰跪下,給郎中磕了三個頭,說:“你真是活神仙!這起死回生的是什麽藥啊?”“這叫還魂丹。”這件事一下子就傳遍了全村。大夥兒把郎中留在村裏,都紛紛求他給家裏的病人看病。這村有個山霸,開了一座生藥鋪。他聽說走鄉郎中有還魂丹,就紅了眼。一天,山霸擺了灑席,請郎中吃酒。郎中來到山霸家中,問道:“老板找我有事嗎?”“請坐,先吃酒。”“這不明不白的酒,叫我怎麽吃啊?”山霸只好明說:“你不是會制還魂丹嗎?咱們合夥開藥鋪吧。”   

“這……” “我保你發財。”“不不,這丹是祖傳下來救人用的,不求賺錢。”“那你把煉丹的方法傳給我,妳想要什麽我都答應。”郎中只是搖頭。 山霸頓時變了臉,把桌子一拍:“敬酒不吃吃罰酒!哼,今日不獻出丹方,我就打斷你的兩條腿!”郎中冷笑道:“不管你怎麽辦,我的丹只給病人吃。”山霸一揮手,幾個狗腿子就把郎中架到院子裏,一陣亂棒,打得郎中死去活來,渾身是血,扔出了門外。   郎中忍著疼爬到山上,挖了些藥草吃下一個月後,郎中又走鄉賣藥了。山霸心想:莫非沒把他的腿打斷?便把打叫來,吩咐這回一定要打斷郎中的雙腿。郎中又被抓了去。打手們這次打得更凶更狠,直到把郎中的腿打得斷成幾截,才把他扔到山溝裏准備喂狼。   

這次,郎中爬也爬不動了,只好在山溝裏躺著。有個砍柴的小夥子發現山溝裏有人,急忙走過去一看,認出是好心的郎中,便問:你這是怎麽啦?”郎中話也說不出來了,他打著手勢,讓小夥子背著他走上山坡,又用手指了指一種葉子象羽毛、開著紫花的野草,意思是叫小夥子給他挖來。小夥子明白了,當時就挖了許多這種草,又把郎中背回家,把藥草煎給郎中吃。兩個月過去,郎中的傷又好了。他對小夥子說:“我在這兒不能再住下去了,這接骨治傷的藥草就借你的嘴傳給鄉親們吧。”   

兩人正說著話,山霸和他的打手們又來了。山霸一看郎中還活著,便下了毒手,指使打手們殺死了郎中。郎中死後,砍柴的小夥子就按照郎中的囑托,把接骨的藥草傳給了鄉親們,並給它取了個名字叫“續斷”,也就是骨頭斷了能再續接上的意思。不過,郎中的還魂丹卻從此失傳了。〔補陰藥〕

百合草藥的傳說

東海上有一夥海盜,經常到海邊打劫漁民。 這天,海盜船又跑上岸來搶了一個漁村。他們把財物糧食搬上賊船,又把婦女和兒童劫走,然後駛向大海中的一座孤島。   

一天,海盜船又駛離海島,到別的地方搶劫去了,他們知道這些婦女和孩子沒有辦法逃出孤島,所以連看守的人也沒留下一個。第二天,狂風大作,雨如瓢潑,惡浪有幾丈高。被搶來的婦女跑到海邊,紛紛祈求龍王,盼望風暴把賊船掀翻。說也巧,那夥強盜真沒躲過去,全掉進大海喂了魚。

幾天過去,不見海盜的影,婦女和孩子十分高興。可是,又過了些日子,等他們把賊窩裏的糧食吃光後,又犯起愁來。四周是望不見邊的大海,到哪兒找吃的去呢?島上搶來的金銀財寶雖說很多,可不能當飯吃呀。人們餓得頭暈眼花,就在島上到處找吃食,什麽鳥蛋啦、野果啦、被潮水沖上岸的死魚啦,能進嘴的就吃。有個婦女還挖來一些根子圓圓的象大蒜頭壹樣的野草根子,煮熟壹嘗,挺香,還有甜味兒,大夥兒就都紛紛挖起這種野草根子來了。

一連吃了好幾天,她們發現這種東西不但象爲飯壹樣解餓,就連原先幾個身體瘦弱、痨傷咳血的病人,吃了這種東西也都恢複健康了。   第二年,有壹條采藥船偶然來到孤島。島上的人歡天喜地,殷勤接待采藥人。采藥人問明了這些婦女和孩子遇難的經過以後很是奇怪,又問:“這荒島上根本不長糧食,妳們怎麽會吃得這樣又白又胖啊?”   婦女們就把挖來的“大蒜頭”拿給采藥人看。采藥人掐了壹點嘗嘗,很甜,猜想它可能具有藥性。   

後來,采藥人想辦法找來大船把婦女和兒童接回陸地;並且,帶回許多“大蒜頭”。經過栽種、試驗,果然發現這東西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就把它當藥用了。可是,這藥還沒名字啊?采藥人掐指一算,在島上遇難的婦女和孩子,合起來一共百人,就把它叫做“百合”了。

黃精草藥的傳說

 一次,華佗進山采藥,看見兩個壯漢正在追趕一個十八、九歲的姑娘。那姑娘的腿腳很靈活,眨眼就沒影兒了;後邊的兩個壯漢卻累得氣喘籲籲,追了半天也趕不上。華佗很奇怪,就問那兩個壯漢:“你們追的是什麽人啦?”兩個壯漢答道:“她是我們老爺的丫頭。

因爲三年前不順從主人,被關進了草房。後來,她跑了出來,但誰也不知她跑到哪兒去了。直到前幾天,才有人看見她在這一帶山中,主人就派我們哥兒倆來逮她。可這丫頭仿佛變了樣兒,跑得飛快,我們怎麽追也捉她不住!”華佗暗想:一個細弱的大姑娘在深山老林中生活了三年,非但沒餓死,反而身體這麽結實,恐怕是吃了什麽靈丹妙藥!應該找她問問。   

從此,華佗進山采藥時便處處留心尋找那個大姑娘。但是,那姑娘給予不同生人接近,一見華佗就跑。華佗觀察了許多日子,終于發覺那位姑娘經常到北山嘴的石崖旁邊去。他就准備了一些吃食,放在那裏。第二天,吃食不見了。華佗猜想:可能被那姑娘吃了。他又放了一些吃食在原處,然後躲在石崖背後,悄悄地等著。過了一會兒,那位姑娘果然出現了。她一看附近沒人,抓起食物就吃。華佗趁那姑娘不提防,猛沖上去,一把抓住她。那姑娘急忙掙紮,又踢又咬,還用長長的指甲亂抓。華佗的身上受了好幾處傷,但他仍不松手,只是連聲向那姑娘解釋說:“好閨女,一別怕。我是個醫生,不會害你。我有話要問你啊!”那姑娘仔細一看,面前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頭,就不再掙紮了。

華佗又說:“我知道你是從財主家逃出來的,被捉回去就沒命了!可妳終年在荒山野林受苦也不是事兒。一看我年過半百了,就做我個幹女兒好不好?” 那姑娘想了想,就跪在地上,喊了一聲:“爹。”華佗把那姑娘帶回家中,當親生女兒一樣看待。過了些日子,他才問那姑娘:“你在山裏吃什麽來的?”“什麽都吃。”“有什麽特別的東西嗎?”“有。”“什麽呀?” “黃雞。”“哦?”“那不是有翅膀的雞!”“是什麽?”“是一種野草的根,樣子象雞似的。”“你領我看看去。”“好吧。”   

那姑娘領著華佗上了山,她指著一種開白綠色花兒的野草,說:“就是這東西。” 華佗馬上挖出這種草根。只見那草根肥大色黃,上邊還有鱗斑,真象小黃雞一樣。 華佗把“黃雞”挖回來,試著給病人吃過,發現它果然是一味養身補氣的好藥,並且還有潤肺、生津的作用。後來,大概人們覺得“黃雞”不太象藥名,就改叫“黃精”了。

版权声明:文章、图片源于网络,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注:本平台所有内容仅为中医公益性分享,内容仅供参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caoa.com/gcls/110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