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有一个年老将士,被梁山轻视,战平林冲,打退索超
中国古代落草为寇的土匪无外乎两种结局,要么被朝廷剿灭,要么被朝廷招安,尤其是在唐宋元明这样的大朝代,对土匪来说更是人怕出名。水浒之所以成为一部传世奇书,就在于它不仅写了梁山上的众人,还写了形形色色的各式人物及其结局。书中有这么一名老将,他是宋江等人的前辈,却被嘲笑年纪大,结果直接和林冲战成平手,还几个回合就击退索超。
林冲是什么样的战斗力自然不必多说,“马上林冲”的称号绝不是浪得虚名。撇开他八十万禁军教头的身份不谈,单以他的战绩来说,几乎在梁山的数次征伐中从无败绩。林冲的武艺就像王羲之的快雪时晴贴,枪随意到如轰雷激电,再加上他本人隐忍的性格,每每出手都是雷霆一击。风雪山神庙那一段,电光火石一般几下子就除掉了随从的差人,再回身干掉陆谦一气呵成;生擒扈三娘也是几个回合就拿下了。
林冲仅有的几次平手除了梁山内部切磋,就是和这位已经年过花甲的老将对战时了。他和林冲大战了七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如果再年轻个十几岁,胜负尚未可知。这个老将名叫王焕,按江湖规矩来论资排辈的话,宋江等人叫王老将军一句前辈实在是不为过。因为王焕再年轻的时候也是个混江湖的,早年的绿林豪杰一天天把势力做大,然后被朝廷招安,如今来镇压梁山。这条路不就是梁山如今正在努力的吗?
梁山做大之后就开始和朝廷一边打仗,一边谈判,这里很像毛主席的那句,打是为了谈,打也是更好地促进谈。梁山这边希望朝廷能够认清自己的实力,给个合理的位子;朝廷这边却想着一鼓作气灭了梁山。但是朝廷这边的童贯却两次被梁山打败,不得已高俅亲自主持剿灭梁山的战事,并且从各地调来了许多精兵强将,其中十方节度使中排第一的就是这个王焕。王焕被朝廷招安后,也和辽金打过硬仗,这才坐稳了节度使的位子。
按说这次征讨大军的主帅,王焕自然是不二之选,比关胜等人要更加合适。然而王焕对此也并不太在意,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尽管已经洗白了但是黑历史就是黑历史,统治者是不会忘的,更不会把这么重要的事情放心的交给自己。所以王焕在给高俅提建议时也是中规中矩,他很明白自己的身份,功劳当然是大红人高俅的,自己量力而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服从命令是他最明智的选择。
但是他却遇到了愣头青的后辈宋江,深知宋江心思的王焕本不想为难后辈,同样是混江湖出来的,这点套路谁心里不是明镜一样的。但是宋江却在阵前对王焕大加嘲讽,说什么看你年岁这么大就别自不量力了,赶紧换个年富力强的将军来应战,万一您有个三长两短,对您家里人没法交代,我们梁山面子上也不好看。气得王焕直接挺枪出战,引出了林冲,二人战在一起,几十个回合都不分胜负,最后两边收兵才各自回了阵营。
本来就没想着拼命的王焕被宋江气了一通不得不出战之后,就又收敛了锋芒,梁山这边也明白了山外有山,不能小看天下英雄。高俅第二次被梁山打败,仓皇跑路的时候就是王焕护卫在身边。梁山这边索超带兵追来,又是王焕挺枪而出,几个回合打退了索超。之后王焕又护送着高俅打退了林冲、杨志等几波追兵,高俅这才死里逃生。
这以后王焕就不再出头了,你梁山想什么路子我又不是不知道,都是这么过来的我也没必要为难你们这些后辈。高俅第三次征讨梁山的战场上,王焕的身影再也没有出现过,后来高俅被梁山活捉也没有看见王焕的身影。王焕既没有临阵脱逃,也没有死在战场上,更没有被梁山捉去,而是自己安全的逃回来了。至于高俅的安危,根本不用考虑梁山怎么会在这时候杀了这个重要砝码呢?
梁山放回高俅后,王焕开城门迎接,这是他最后一次出场。之后就随着征讨梁山的散场各自回到了各自的地盘,淡出了水浒的主线剧情,只在水浒的江湖中留下了一个强大的身影。其实王焕这样的结局才是梁山等土匪流寇最向往的,功成身退自得其乐,既不会引得朝廷权臣惦记,也不会被江湖中人诟病。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往期精彩
?吴用直到自杀前才想通,梁山真正的老大一直不是宋江,名字很耳熟
?宋江惨死后,仍有三位梁山好汉手握重兵,却没有一人说要为他报仇
?梁山上最低调的人,武功高强却从不出战,宋江也说不动他
?三国:刘备一生错过了多少人才?一位顶级谋士,三位顶级名将,分别是谁
?他才是梁山最聪明的人,装病离开宋江,最后还在成功海外建国称王
?梁山征讨方腊时去了人,剩余6人是谁?为何没有参加
?黑旋风李逵的结局:手筋脚筋被人挑断,像抓猪一样被掐着脖子生擒
?项羽为什么宁愿自刎也不过乌江?不是他愚蠢,而是他发现一个秘密
?武松师父警告武松千万要躲着两个人,武松不听劝告后结果如何
?梁山最后一战时,扈三娘为啥晚上要去见林冲?答案应是这样的
你的赞和在看,我都喜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