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民工万土方,有一种精神叫

她,渠水清清

幸福了50年磁县人

她,蜿蜒流长

为30万亩农田连年丰收

发挥出水利命脉的作用

……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也是她建成通水50周年

她,就是磁县人民的“幸福渠”

——磁县跃峰渠

“幸福不会从天降”

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

在山势险恶的太行峻岭之间

4万民工、万土方

斩断28座山峰,跨越74条沟壑……

她,留给世人的

更是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磁县跃峰渠渠首

今年是磁县跃峰渠通水50周年,年,该工程破土动工,年5月1日正式通水。它西起漳河小三峡,东至东武仕水库,主干渠全长57.2㎞,设计灌溉面积35万亩,年平均引水1.0亿立方米,至今已累计引水63亿立方米。涉及磁县10个乡镇、个自然村,29.5万人因此受益。半个世纪以来,已经发展成以农业灌溉为主,集人畜饮水、防洪、发电、工业用水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为磁县的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也为邯郸市的工业用水和生态补水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修建“人工天河”,“重新安排河山”

新中国成立初期,紧靠漳河北岸的磁县西部和南部土地贫瘠,十年九旱,水源短缺,每年只能种植一季,粮食亩产不足斤。面对如此局面,在邯郸专署的大力支持下,磁县县委决定劈开太行山,引进漳河水,以“重新安排河山”的雄心壮志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这一决定,使跃峰渠成为了漳河上游第一个开建的大型引水工程。

磁县展开了对跃峰渠全面的勘测设计工作;

国家水利部以(57)水农灌字第号文件批准河北省邯郸地区兴建磁县跃峰渠的计划。同年11月初,邯郸专署副专员常直带领工程师张国英来磁县召开了开挖跃峰渠的工作会议;

年冬

跃峰渠在高级合作化高潮中动工兴建。吹响了邯郸水利建设会战的号角;

年10月

在共产主义大协作的精神鼓舞下,邯郸专署号召永年、成安、临漳三县先后各派出数千名民工参加跃峰渠建设。一时间漳河北岸的太行山长达9公里的山岭上出现了几万民工同时施工的壮观场面;

但随着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的爆发,跃峰渠工程于年不得不暂停施工。这一年,同样引水自漳河的河南林县红旗渠宣布开工。时隔6年后,年,跃峰渠重新开工,此后,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奋战;

年5月1日

跃峰渠正式通水运行;

年12月

跃峰渠管理处成立;

此后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和衬砌,直到7年工程才全部结束。主干渠钻山跃岭,绕岗跨涧,引漳济滏,沿途斩断28座山峰,跨越74条沟壑,建渡槽、隧洞、涵洞、桥闸等较大建筑物座,被世人誉为“人工天河”。

为有牺牲多壮志!写就跃峰群英谱

在跃峰渠的建设过程中,涌现了大批催人泪下的英雄人物,正是由于他们的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最终完成了跃峰渠蓝图的描绘。他们之中有的英雄没有来得及带上红花,就悄然隐退到了历史的幕后……

守望太行的硬汉——索丙增

磁县白土镇张二庄村人。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2月,胜利洞施工接近尾声,洞内40米处5米高的顶板出现了大裂缝,一块巨石摇摇欲坠,随时都可能发生严重塌方事故。索丙增凭着多年下煤窑的经验,毅然冒着生命危险带头冲进洞去抢险,尽管碎石泥渣砸得他的安全帽“噼啪”作响,他仍然在险石下抢搭支架,用木梁顶托巨石。突然,“轰隆”一声闷响,巨石猛地滚下来,砸垮支架,压折大梁,索丙增不幸从5米高的支架上摔了下来,为功在后代的水利建设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甘洒热血修银渠——张有森

原磁县辛庄营乡南豆公村人。曾先后参加修建岳城水库和跃峰渠的建设,多次被评为县市劳动模范和生产标兵。6年4月5日,张有森的车走在运料车队的最前头,行至辉水村南盘旋百米大坡时突然发生意外事故,马车闸绳崩断,车摧马奔,满载料石的马车从坡上直冲而下,一边是山崖,一边是深涧,一场大祸倾刻就要发生。这时,张有森临危不惧,只见他用尽平生力气,紧拉缰绳,怀抱车杆随着飞车往怀里猛拽,可几千斤的飞车哪里控制得住,大家高声呼喊他:“危险!快闪开!”。在这生死关头,张有森全然不顾个人安危,只是拼命地往怀里拉车,不幸一块巨石将他绊倒,车轮从他身上轧过,马车顶撞在山石上……牲口、马车、料石保住了,张有森却躺在血泊里没有醒来。

水利土专家——陈世英

磁县时村营乡西小屋村人,有“磁县水利土专家”之称。经他亲自参加设计、测量和施工的工程项目遍及全县:灌溉渠道有民有渠、高级渠、滏南渠、滏北渠、县跃峰渠;排涝除碱工程方面,曾设计城南排水渠、城东排水渠、城北排水渠;河道堤防方面,有漳河北堤、滏阳河大堤和牤牛河堤;河道桥梁有甘草营桥、左良桥和高臾桥,设计10万方以上小水库l0座,塘坝60处,水轮泵站5处。水利电力部给他颁发了“发扬愚公精神,献身水保事业二十年”的证章和荣誉证书。磁县跃峰渠的修建也倾注了这位“土”专家的巨大心血,留下了他的铿锵足迹。

善于钻研创新的水利人——何绍熙

何绍熙,年毕业于郑州地质学校。年,在磁县跃峰渠0米渠首隧洞的开挖过程中,何绍熙已经显示了卓越的技能。为加快施工进度,他制定了“打斜洞扩大作业面”的施工方案,开创了长隧洞作业之先河,并在省市刊物上作了长篇报道。除磁县跃峰渠外,在岳城水库、东武仕水库、根治海河、邯郸大跃峰渠等重要工程中,都留下了何绍熙的身影和足迹。

像这样为跃峰渠修建默默奉献的人还有千千万万。他们那种“战天斗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协作攻关”的跃峰渠精神,已然成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继承和发扬。

甘泉源源不断,50载润泽后人

跃峰渠年基本建成后,当时可浇灌土地面积亩。当年灌区粮食亩产由开灌前的每年斤,增加到了斤。

磁县跃峰渠主干渠建成通水50年来,已成为磁县西部和南部近30万农民安家守土、赖以生存的重要水利工程设施。其综合灌溉功能进一步加强,有力保障了灌区35万亩农田的春灌和冬灌,为灌区农业的增产和丰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有农民曾经粗略的算过这样一笔账,自磁县跃峰渠建成50年来,灌区近30万农民每年净增产粮食34.2亿公斤,累计增产粮食超过亿公斤,跃峰渠为磁县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干旱天气的逐年蔓延,跃峰渠又承担了新的任务。尤其是在9年和年,磁县遭受多年不遇的严重干旱,降水量偏少,东武仕水库水位不断下降,库区渔业养殖和邯郸市工业用水需求一度陷入困难,东武仕水库急需引源补水。市、县两级政府发出了向东武仕水库应急调水的指示。关键时刻,磁县跃峰渠果断采取措施,积极制定输水计划,两度从漳河向东武仕水库应急调水共计.01万立方米,为邯郸市用水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此,《邯郸晚报》以《跃峰渠“不惑之年”立新功》为题报道了磁县跃峰渠全力保障向东武仕水库输水的新闻报道,受到了邯郸市民的极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caoa.com/gcgx/69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