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旱砂地绿了村民富了

黑龙江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xwdt/160309/4784152.html
一大片绿色的甘草枝叶铺满田间,村民们在地里锄草、浇水,清新的空气透着泥土的芳香……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景泰县寺滩乡疃庄村的寺滩甘草产业园,一株株甘草枝叶破土而出,崭露头角,美了乡村,富了乡亲。寺滩乡疃庄村位于干旱山区,全村耕地1.8万亩,除亩泉水地外全部为旱砂地,近一半处于撂荒状态。“这里曾经是一大片旱砂地,种植和尚头小麦、扁豆和胡麻等传统作物,亩产60斤左右,没有好收成,自从土地流转后,不但有了流转费,还能在甘草产业园打零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正在甘草产业园锄草的疃庄村村民王明堂告诉记者,他家有84亩土地,现在每年的土地流转费为1.68万元,平时和老伴在甘草产业园打一天工,两人还能挣到元的工资。如何让土地资源变成增收资产,让“撂荒地”变身“聚宝盆”?疃庄村村党支部通过多次论证、大胆探索,形成“企业+村集体+农户”工作机制和“到册不到户,先流转后整理”的土地流转开发新模式。“年5月每户分得2.5亩口粮地后,其他土地彻底打破条田化,前三年每亩土地每年的流转费为元,之后17年每亩土地每年的流转费增长为元,土地流转后再进行开发整理,仅仅5个月的时间,村里就将1.2万亩的土地一次性流转给企业。”疃庄村党支部书记侯治康介绍。土地流转后,通过引水工程、节水灌溉设施,1.2万亩土地变身水地,依托一家公司开发甘草种植和甘草滩羊养殖产业。产业带动,有效增收。针对甘草根茎、甘草叶等主要产品,甘草产业园配套建成年加工量15吨的甘草切片加工基地、累计出栏2.6万只的甘草羊养殖基地,形成了以“甘草种植+甘草羊养殖+产品加工”的“种养加”一体化产业园,年务工需求量达9.6万人次,务工期长达10个月,可带动全村户人稳定增收。据介绍,仅年,疃庄村村民户均收入4万元以上,其中,稳定务工收入3万元,土地流转收入1万元,建档立卡户以2万元扶贫资金入股还可获分红3元,真正实现了旱砂地变产业基地、农民变产业工人、收入单一变多元增收,走出了一条干旱山区脱贫增收的新路子。离开甘草产业园,回头望去,是一望无际的甘草枝叶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侯治康说:“今年将是一个丰收年!”

来源:新甘肃

春已至,万物生。

人心正齐,胜利可期。

景泰加油!

中国加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caoa.com/gcgx/64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