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会之声妙手小微中药里的国老甘草

中药国老

"甘草,生用凉而泻火,主散表邪,消痈肿,利咽痛,解百药毒,除胃积热,去尿管痛,此甘凉除热之力也。

炙用温而补中,主脾虚滑泻,胃虚口渴,寒热咳嗽,气短困倦,劳役虚损,此甘温助脾之功也。但味厚而太甜,补药中不宜多用,恐恋膈不思食也。"

——《药品化义》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小编一样的感受:在方剂学习的初始,便频频遇到一味看似不起眼的药材。

没错,接下来就是我们主角登场的时刻——有中药“国老”之称的甘草!

下面小编就和大家进一步了解甘草的方方面面。

饮片特征

甘草是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有显著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疏松的细跟痕。质坚实,切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气微,味甜而特殊。

起源

甘草在我国有年的药用历史,可真要追究起来,甘草也不算我国的原住民,实际上它原产于地中海地区。

我国的《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药之上乘,记载了甘草有“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的作用。

不过甘草最大的优势,不是它的药用效果,而是它的药用辅助效果。也正是因为如此,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就把甘草尊为“国老”。

应用&配伍

 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3、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着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

营养价值

中医素来讲究药食同源,因此甘草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并不少见。

最常见就是一些饮品。如甘草薄荷冰糖饮。因为薄荷本身就有清凉芬芳的味道,还可以缓解感冒咳嗽的症状,有发散风热,清利咽喉的效果,甘草和薄荷两者搭配在一起就会加强清热去火的效果,味道也会好上不少。甘草杨梅汤、雪儿甘草甜汤也都是比较受欢迎的甘草饮品。

除了饮品,人人都爱吃的重庆火锅在底料里也会加入甘草作为调味,一是增加火锅的味道,二是防止火锅吃多了上火,起到了美味与健康兼得的效果。

妙手小贴士

最后的最后,小编要提醒大家的是,作为中药材里的甜药,甘草确实用途广泛,但是甘草并非是万能的,它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

因此,食用前还是要明确甘草是否适合自己服用,以免一时不慎让身体吃出大问题。

文案:周春宇

排版:孔妍

审核:胡雪冰韩雪

(中医学院学生会)

BUCM

中医学院团学小微

用心创造快乐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caoa.com/gcgx/61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