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是中药中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其药性和缓,能调和诸药。所以,在许多处方中都由它“压轴”,称为“国老”。围绕着甘草的发现也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1甘草的由来关于甘草的由来,有一段传奇故事。古时候,有位医术高明的老中医,外出看病时,给弟子留下几包预先开好的药,以应付前来看病的人。没想到登门看病的人很多,留下的药很快用完。弟子只好把院中烧饭的干柴切碎装成包,这种干柴嚼起来有一种甜味,弟子认为可以冒充成药。出乎意料,那些病人吃了这些带甜味的干柴,病都好了。
这些病人中有咳嗽痰多的、咽喉肿痛的、脾胃虚弱的、痈疽肿痛的,还有小儿胎毒的孩童。治好了这么多人的病,这种干柴真是神奇。老中医回来后,喜出望外,大大表扬了弟子,并特地把这种干柴命名为甘草。从此,甘草入药,并沿用至今。
2甘草的命名甘草作为人们颇为熟悉的中药,有“国老”之称。关于“国老”这个美称,据说是我国南朝齐、梁时期的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最先提出来的。
那是在梁武帝年间,陶弘景隐居句曲山(即茅山),研究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学,梁武帝多次礼聘,他却坚持隐居,而朝廷每遇大事就要向他咨询,世人称为“山中宰相”。一日,梁武帝侍从又到句曲山,请陶弘景火速面君,不得有误。陶弘景情知事急,迅速进京。
原来,梁武帝连日来不思饮食,上吐下泻,众御医会诊无效。梁武帝便想到陶弘景了,他深知陶弘景不仅是道学思想家,而且对历史、地理也有研究,尤其是在医学方面造诣更为精深。
陶弘景见梁武帝荣卫气虚,腑脏怯弱,心腹胀满,肠鸣泄泻,便处方:“国老(炙)、人参(去芦)、茯苓(去皮)、白术各等份,研为细末,每服2钱,水煎服。”众御医见之,不解“国老”为何物。陶弘景笑曰:“国老者,甘草之美称也。甘草调和众药,使之不争,堪称国老矣”。众御医点头叫好。梁武帝经陶弘景诊治,身体日渐康复。
甘草的功效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根及根茎。
主产于内蒙古、甘肃、陕西、新疆等地。常在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异名国老、蜜甘、粉草、甜草、甜根子等。性味其性平,味甘。归经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与主治补脾益气,和中缓急,止痛,润肺,解毒,调和诸药。主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肺痰咳喘、心悸气短、四肢拘急疼痛、痈肿疮毒、药食中毒等。
成分含甘草酸、黄酮类、多糖类、胶质、生物碱等。
适用人群本品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抗感染、抗变态反应,并有抗心律失常、抗溃疡的作用。此外,具有镇咳、镇痛、解毒、降血脂、保肝的作用。临床上还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乳腺炎、慢性咽炎、抑郁症、食物中毒、尿崩症、皮肤病、手足癣等疾病。
注意事项大剂量久服可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浮肿;不宜与大戟、芫花、甘遂、菘菜、海藻同用;实证中满腹胀、水肿者忌服。古代文献载有甘草忌猪肉。
应用甘草药用很广,用量很大,成为紧俏的药材,而且也是食品工业的原料。在药膳、保健食品制作时,可选用煮、炖、熬、蒸、炒等烹制方法。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兽药时讯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