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里面,胃痛是有很多原因很多证型的,有寒气犯胃的胃痛,肝气郁结的胃痛,瘀血阻滞的胃痛,气血虚弱的胃痛……不同的证型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今天这篇文章讲的主要是肝气郁结导致的胃痛。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胃痛是怎么样的呢,可能在平时他们没有什么感觉,但是一旦与人吵架、生气之后,胃就痛了,也有的在压力大,情绪郁闷的时候胃痛,这样的胃痛通常是痛及两肋,同时可能还伴有晨起容易口干口苦,眼睛干涩,胸闷,头晕目眩,脱发等症状。
这种很容易在情绪不好时候出现胃痛的情况,原因很大程度并不在于脾胃而在于肝。肝属木,其时应在春,其性应该是柔和升发的,就像是春天里万物复苏,欣欣向荣。
但是在现今人们压力普遍增大的快节奏生活中,很多人会因为各种事情带来的纷扰而导致情绪容易波动,同时也因为熬夜的常态化,导致肝血亏虚不能柔养,影响肝的正常功能,肝气容易郁结。
肝气一旦郁结,则横逆来克脾土,再加上很多人饮食上不节制,脾土本就虚弱不能抵御,自然受刑而出现各种症状,比如胃痛、反酸、食欲不振、饭后胃胀等症状。
这种情况下治疗原则就应该是制肝木,养脾土,因此而出现的各种症状自然慢慢消失,这就是从根源上去解决问题,也就是中医治疗上的治病求本,而不是见痛止痛。
在这里推荐给大家的方子,就是当归芍药散。这个方子出自《金匮要略》。原书记载为: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茯苓四两、川芎半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相当于十粒梧桐子大),酒和,日三服。
在现代使用中,作为散剂,一般每次服6~9克,日服2次,用黄酒或者米粥调服。或作汤剂:水煎两次,温服。
做汤剂使用时,常规用量是:当归15g、川芎15g、生白芍30g、泽泻20g、生白术20g、茯苓20g。每日一副,三碗水煎成一碗半,每次热服半碗。
这里面的当归和川芎,都可以活肝血,此外,当归还能补血,川芎有助疏肝。现代人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很容易耗伤肝血,血少了就容易有瘀血,道理很容易明白。
举个例子,一条河流在水量充足的情况下,是不容易出现堵塞的,即使河中有一些石头阻挡也会被冲开,而在水量减少时,同意的情况下河流显然是更容易出现堵塞的。
人体的血管就像是一条条河流,血脉充足自然畅通无阻,血脉虚少就容易出现瘀血阻滞的情况。这个时候用当归和川芎,便可以使肝气郁结肝血耗伤的情况得到缓解。
其次,里面的白芍既能和养肝血,又能平息肝木,还能缓急止痛。在这个方子里面,起着治疗肝木克脾的胃痛作用最大的就是这味药。有一个小方子叫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杂病论》,用于治疗阴血不足,肝脾不和而导致的诸痛症拘挛,效果十分显著。在这个当归芍药散原方里面芍药用至一斤,全方中用量最多,主要就是取其缓急止痛的功效。
白术和茯苓这一对,可以健脾益气,也能化湿利湿,加上泽泻,更能减少体内湿气,使水湿可以从小便中排出。之所以要健脾益气,是因为肝木克土的胃痛里面,既有肝木横逆的原因,也有脾土虚弱不能抗衡的缘故,所以要健脾。
另外,脾土虚弱水湿就容易生成,加之现在人们喜欢在夏天吃冰冷的东西,例如各种水果冰淇淋,是很容易助长水湿的。水邪为阴为寒,聚于脾胃也会造成胃痛,因此用白术茯苓泽泻这几味药,健脾益气利水湿。
总之,这个方子可以缓急止痛,和养肝木,健脾利湿。对于肝木克土,导致在情绪不好时容易出现的胃痛,效果是挺不错的。同时这个方子也有中成药叫做当归芍药胶囊,容易熬药不方便的朋友们可以直接服用中成药。
(中医治疗中最看重辩证,本文中所写方药可以参考,但是具体情况最好咨询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