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读甘草自然心草木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可能是我国深厚文化底蕴的滋养,使读书人的骨子里总有天人合一的灵光在闪烁。从青崖间牵来白鹿,遍访名山大川,向草木深深处寻求生命的真谛与存在的真相,他们的脚印里是草长莺飞,瞳孔里是桃红柳绿,影子里则有重峦叠嶂。

《自然心:草木哲思》一书是对作者甘草(本名甘毅)在生活中所邂逅的诸多草木观察与思考的总结,涵盖了蒹葭、牡丹、芭蕉、海棠、梅兰等被文人墨客所钟爱的文学意象,也包括水稻、向日葵、油菜花等寻常花草。

莎士比亚曾说:“草木和人心并没有什么不同,各有善意和恶念争雄”,或许草木本无心,只是欣赏草木的是有心人,所以它们的形影中也就有了人性的轮廓。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得主作家东西在书的序言里说:“我从《自然心:草木哲思》看出了甘草的学养才华和家国情怀,看到了甘草推崇的王阳明‘致良知’的心学痕迹,也看出了甘草热烈地拥抱新时代所呈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是从哪儿读到的呢?是从对胡杨这活着的化石树“请您允许我直呼尊名”的敬仰,是从对杜丹“代表了唐代蓬勃开放的泱泱大国气象,代表了大唐的颜值与骨相”的推崇,是从对水稻“伴随着人类生生不息”的亲密,是从对竹花“在灿烂的终结中走向永生”的颂扬,是从在菩提树下让“飘落的心状叶子仿佛又轮回一般飞还树梢”的沉静,是从对油菜花“在中国版图中到处插满黄灿灿的旌旗”的赞叹,是从对梅花“三两枝便胜却人间无数”的追寻,是从对枫林“生命的悲壮之美”的不可抑制的喜悦,还是从玫瑰里找到的“对于情爱的原初的、切肤的感动”中……

但无论如何,毋庸置疑的是,甘草已经得到了自然心,在物种起源中,在自然史中,在花草的智慧中,在二十四节气中,在自然物候之中,在天地节律中,在似知未知的未来中。对于自然心,甘草释义为:“遵循自然规律、善待自然物种、热爱自然生活、萃取自然智慧、美化自然生态、协和自然秩序、善用自然财富,导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心,以及自在于内心的天地良知。”这样的自然心,柔软、睿智而高贵。

我想,人生乾坤间,得万物滋养而长大,草木在供给我们衣食住行的同时,也在牙齿的咀嚼、目光的流转、鼻子的翕动和手指的触摸间,将它们的性格、情感和修养传递给了人。当你走入鸣声上下、在昼犹昏的森林,无论是绒绒的茵草,低矮的灌木,还是高大的乔木,无论是平躺的、流淌的、垂落的,还是飘荡的绿意,总有一种能勾动你心中的细腻与深邃。我时常会想起我的童年,女孩们把凤仙花的汁液涂抹在指甲上,收集桂树的落花妆点在秀发上,男孩们用柳叶吹出清亮的旋律,挥舞着秸秆打作一团。这样的怀想,是生命中珍贵的绿荫。因此,草木葳蕤的野地被人唤作诗和远方,吸引着无数灵魂投奔、流浪。

甘草说,“草木是人类诗意栖居的本源”,它本就是栖字的偏旁,它的自由、热情、烂漫、丰富,与城市的秩序、冷漠、麻木、单调恰恰对立,所以草木是弥补、是救赎,也是洗礼、是开拓。在城市里,人是蜷缩的,是被占有的,有贫穷之分,而与草木在一起,人会被无限打开,他会拥有整座森林,他会得到世界上最丰盛的富有,而这样的富有并不会撬动人的欲望,反而会守护性灵的纯粹与恬静。正因此,草木自古以来就是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最好的载体,风吹草动便是五千年。

可这世上的草木何其多哉,光是唐诗宋词中出现的草木就不知凡几,而在异国他乡,在世界各地,承载着多元文化、被赋予不同象征意义和价值内涵的草木更是占领了地平线内外,又岂是一支笔能够写完?所以甘草说:“关于草木哲思,没有句号,只有省略号。”这省略号中,也当有你有我。

合上书,长舒一口气,想起一句诗,“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甘草极为推崇的一句话,我也愿意用它来形容阅读这本书的精神体验。每个亲近草木的人,骨子里都透着清香。

仇士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caoa.com/gcgx/105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