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进行测试
部分复习资料: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哪一部?《神农本草经》
2.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的名称是什么?《新修本草》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和采集储存
何为道地药材?
人们将具有地区特色、历史悠久、质量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显著的药材称为“道地药材”,是优质纯正药材的专用名词。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
1.中药炮制的目的有哪些?
①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②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③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适应病情需要
④改变或增加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⑤便于调剂和制剂
⑥矫味矫臭,以利服用
⑦保存药效和利于储藏
2.何为炙、淬?
炙:药物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常用液体辅料有蜜、酒、醋、姜汁、盐水、童便等。
淬:是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
第四章中药的性能
1.中药的性能包括哪几方面?
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毒性。
2.在五味的理论中,苦味代表的作用有哪些?适应症是什么?
苦:能泄、能燥,泄的含义主要有三:一是通腹泻下,用于便秘,如大黄泻下通便;二是降泄,包括降泄丄逆之肺气以止咳平喘以及;降泄上逆之胃气以止呕呃用于胃气上逆之呕呃,如杏仁降气止咳平喘、旋覆花降逆止呕;三是清泄,即清泄实火,用于实火上炎,如栀子清热泻火。燥即燥湿,用于湿症,其中又有苦寒燥湿和苦温燥湿的不同。此外,“苦能坚”,即泻火存阴,用于阴虚火旺证,如黄柏、知母降相火。
3.归经的含义?
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指药物对于机体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
第五章中药的应用
1.“七情”、“配伍”的应用原则是什么?
①相须、相使为产生协同作用,增强疗效的配伍关系,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
②相畏、相杀为能减轻或消除毒性反应的配伍关系,在应用有毒药时必须考虑使用。
③相恶为有可能因拮抗而减弱原有功效的配伍关系,用药时应加以注意,严格区分其不宜合用或可以利用的具体情况。
④相反对于产生或增强毒性的相反药物,原则上要避免配合使用。
2.中药剂量的含义?
中药剂量是指为达到一定治疗目的,所应用的单位药的剂量,又称用量。主要是指每味药的成人一日量,其次指方剂中每味药之间的比较分量,也称相对剂量。
第六章解表药
柴胡的要点:治肝气郁结证及少阳证之要药。
第七章清热药
1.试述黄芩、黄连、黄柏在性能、功效及主治病证方面的异同点?
黄芩、黄连、黄柏三药性味皆苦寒,而黄连苦寒之性尤强。三药均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主要功效,用治湿热内盛或热毒炽盛之证,常相须为用。但黄芩主治上焦湿温及暑湿病者多用;黄连主治中焦,长于清中焦、大肠湿热,胃肠湿热、湿热泻痢者多用;黄柏主治下焦,下焦湿热者多用。黄芩偏泻上焦肺火肺热咳嗽者多用;黄连偏泻中焦胃火,并长于泻心火,心火亢盛、胃火炽盛者多用;黄柏偏泻下焦相火、除骨蒸,阴虚火旺、骨蒸劳热者多用。此外,黄芩还善清少阳之邪热、清热止血、安胎,而治少阳证、血热吐衄、胎动不安。
2.金银花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主治:①痈肿疔疮②外感风热,温病初起③热毒血痢
3.蒲公英要点:为治热毒内外痈肿之常用药,尤善治乳痈肿痛
鱼腥草要点:①专入肺经,为治肺痈之要药②治肺热咳嗽之常品
连翘要点:①有“疮家圣药”之称②为表里气血两清之品
第八章泻下药
大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第九章祛风湿药
独活要点:善治腰以下风寒湿痹
桑寄生要点:1.对肝肾不足之痹痛尤为适宜2.补肝肾安胎
第十一章利水渗湿药
1.试比较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在功效、应用方面的特点?
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虽均可治疗湿邪为患之病证,但各有其适应范围及治疗特点。
祛风湿药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适用于风湿痹痛及筋脉拘急,腰膝酸痛,下肢痿弱等证,尤以祛除筋骨、经络、肌肉之间的湿邪为主,治疗痹证为主要适应证。
芳香化湿药可化湿运脾,适用于湿阻中焦之脘腹痞满,吐泻,食少体倦等证。此类药物以芳香之气祛除中焦湿邪为特点。
利水渗湿药有通利水道,渗泻水湿的作用,用于治疗水肿、痰饮、小便不利、淋证、黄疸等证,以增加尿量,祛除湿邪为特点。
2.茯苓要点:①为利水渗湿之要药②健脾安神之常品③补利兼优
3.金钱草要点:①为治石淋之要药②治湿热黄疸之佳品
第十二章温里药
附子要点:性烈效猛,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四阳救逆之要药。
第十三章理气药
1.香附和柴胡均能疏肝,试述其功用又何以异同?
香附和柴胡均能疏肝解郁调经,善治肝郁气滞所致的协肋作痛,月经不调,痛经及乳房胀痛或结节等。但香附除疏肝解郁外,又长于理气止痛,用治肝胃或脾胃气滞之腕腹胀痛及疝气疼痛等;柴胡还能解表退热,升阳,用于外感发热,少阳证及中气下陷之证。
2.香附要点:①疏肝理气解郁之要药②调经止痛之要药③有“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之称
3.疏肝解郁——指以药物疏理肝气,恢复肝气疏泄功解,解除郁结,用治肝气郁滞证得方法。
第十四章消食药
鸡内金要点:善消各种食积
第十六章止血药
1.止血药分几类?
可分为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和温经止血药四类。
2.白及要点:为收敛止血之要药,多用于肺胃出血,且可促进病灶愈合。
三七要点: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消肿定痛,为血证良药与外伤科要药。
第十七章活血化瘀药
1.试述川芎与丹参有何异同?
川芎与丹参均有活血化瘀之功,用治淤血阻滞之经闭、痛经、胸腹刺痛等病证。但川芎性温,兼能行气开郁,祛风止痛,用治多种头痛,风湿痹证等证;丹参性微寒,兼能凉血消痈,养血安神,用治疮痈肿毒,热入营血的烦躁不寐及心悸失眠等证。
2.延胡索要点:为止痛佳品,善治各种疼痛。
川芎要点:①为“血中气药”②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③治头痛之要药
第十八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1.治咳嗽气喘之证常以杏仁和麻黄配伍应用,为什么?
杏仁与麻黄常配伍应用。杏仁苦温质润,麻黄辛温性烈,两药均为止咳平喘要药,治肺实咳喘常相须为用。杏仁味苦主降,麻黄味辛主宣。麻黄可助肺气的宣发,以宣通肺气而止咳平喘、杏仁可助肺气的肃降,以降泄肺气而止咳平喘。另麻黄性刚烈,杏仁性柔润,麻黄得杏仁则不致过燥,杏仁得麻黄则不致过滑。两药合用,一宣一降,一润一燥,使之宣降有度,刚柔相济而增强止咳平喘的效果。
2.消痰软坚——指以咸味的药物,消除痰核,软化坚块,用治结聚痰核、瘰疬、瘿瘤等证得方法。
3.川贝母要点:甘寒质润,偏于润肺止咳。
苦杏仁要点:为治咳喘之要药。
第十九章安神药
远志要点:善开心气而宁心神,通肾气而强志不忘,用治心肾不交健忘为好。
第二十章平肝息风药
天麻要点:为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之要药。
第二十二章补虚药
1.简述鹿茸、甘草的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鹿茸:研末吞服,1-2g,或入丸、散。a服用本品宜从小剂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可聚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或伤阴动血;b凡发热者均当忌用。
甘草:煎服,1.5-9g。生用性微寒,可清热解毒;蜜炙药性微温,并可增强补益心脾之气和润肺止咳作用。a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b本品有助湿壅气之弊,湿盛胀满、水肿者不宜用;c大剂量久服可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浮肿。
2.大补元气——指以药性峻猛,补气作用强的药物,峻补人体元气,用治气脱证的方法。
托疮生肌——指以药物补益气血,扶助正气,托疮毒外出,并生肌敛疮的作用,用治疮疡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的方法。
3.简述人参、冬虫夏草、当归的性能、功效和应用?
人参:甘、微苦,微温。归肺、脾、心经。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①元气虚脱证②脾气不足证③肺气亏虚证④津伤口渴,消渴证⑤心气虚证⑥肾阳虚证
冬虫夏草:甘,温。归肾、肺经。补肾壮阳,益肺平喘,止咳化痰。①阳痿遗精、腰膝酸软②久咳虚喘、劳嗽痰血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①血虚诸证②血虚或兼有淤滞之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等③虚寒性腹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风寒痹痛等。④血虚肠燥便秘
4.熟地黄要点:为滋补肝肾阴血的要药。
白术要点:善补脾益气而燥湿,为健脾要药。
山药要点:药性平和,为平补肺脾肾气阴之良药。
枸杞子要点:滋补肝肾,益阴养血补精之药食两用佳品,尤擅长益精明目。
第二十三章收涩药
1.芡实、莲子功效异同?
相同点:二者味甘涩而性平,均归脾肾经,其甘可补脾,涩可固肾,能止泻、止带、固精。可治脾虚久泻、脾肾亏虚之带下病、肾虚尿频、滑精、遗精及小便不禁等证。二者还常配伍为用以增强疗效。二者均富含营养成分,可作食品服用。
不同点:莲子的补脾之力较芡实强,素有“脾果”之称。可兼入心经,能补益心气安神,可治心虚不寐之证,但其性平和。芡实的除湿之力强于莲子,敛而不燥不腻不留邪,治疗脾肾气虚,不能制水、泛滥横溢所致水肿者常用,但作用平和。生芡实以补肾涩精为主,而炒芡实以健脾开胃为主,亦有将芡实炒焦使用的,主要以补脾止泻为主。
2.山茱萸要点:既补又敛,且平补阴阳,为补益肝肾之要药。
崆峒道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