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发现囤了4年的陈皮有虫子了,今年天气反常,太潮湿,自己晒的陈皮,好不容易囤了4年,一长虫就扔掉,太可惜了,翻书找找,看看有没有其他方式处理的。
找了几天,终于在《食物本草》中看到:青盐陈皮,食之消痰止嗽,润肺生津,利胸膈,化稠黏,去宿食,下逆气。
这可真是太好了,我们想到陈皮首先想到的都是化痰止咳,消食开胃,其实陈皮还有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行气理气的功效。
我们想一想在生活中,是不是有过气得感觉呼吸都沉重了,是不是有过脾气发完后,胸胁两边隐隐的阵痛,是不是有过气得吃不下饭,吃完后就觉得腹胀,是不是有过连续长时间心情郁闷,胸口总感觉闷得慌,甚至会觉得喘不过气来,有时是觉得有口浊气堵着了,散不开?
其实这些都是和气滞、气郁有关。
气滞相当于给气球不停的打气,不停的在一个地方膨胀,身体对气滞的反应也就是胀痛。胃部气滞就是胃脘胀痛,肝部气滞就是胁肋胀痛。
气郁是气聚积在某个部位不运动了,停留在那里,不去周转运行全身。身体全身营养的输送是需要一个动力的,气的正常运动就是这个动力来源。气不正常运动了,停留某处或者多处停留,身体的运输就会出现问题,比如胃口不好,消化减弱,闷闷不乐,甚至四肢厥冷等。
气滞气郁是最受我们的情绪影响的,长期的情绪不好,郁郁不舒是元凶。郁滞对身体来说,轻则是胀,重则就是疼痛,并且还因气是全身运行的,它也能跟着气的运行全身攻窜发作。
对于气滞气郁疾病的治疗,不同脏腑症状对应的有不同的治疗方,而这些方子多数都会有陈皮的加入。
陈皮是擅长梳理气机的,能通畅中焦,让气的升降运行恢复正常,并且陈皮还有消胀的作用。这对于因为情绪不好引起的闷胀就很适合。
日常购买的陈皮,拿来泡茶喝就很好,但也有人会觉得苦,或像我一样,自己晒干陈皮不小心存放失误了,那就可以拿来做成青盐陈皮,能含着、嚼着吃,也能泡水喝。
青盐陈皮有时也被称为法制陈皮,做法有好几种,大致做法都是相同的,差别主要是在配料上。
《百草镜》:"制青盐陈皮:陈皮二斤,河水浸一日,竹刀轻刮去浮白,贮竹筐内,沸汤淋三、四次,用冷水洗净,不苦为度,晒至半干,可得净皮一斤。初次用甘草、乌梅肉各四两,煎浓汁,拌晒夜露,俟酥捻碎如豆大。再用川贝母去心四两,青盐三两,研为细末,拌匀晒霹,干收贮。"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法制陈皮:陈皮1斤,以水泡淡,用滚开水冲淋数次,至陈皮之味不苦为度;另用甘草2两,乌梅肉1两煎成浓汁,将陈皮浸入汁内,拌匀,晒至半干,再用下药(白沙参、川贝母、西青盐、粉甘草各5钱)共研细末,拌于陈皮之上晒干(勿做成丸)。
我用的材料是陈皮、甘草、乌梅肉、青盐。没有用川贝母。
川贝母寒凉,有清热化痰的作用,但它更适合阴虚的肺热燥咳。我做青盐陈皮主要还是为了平时在生气、郁闷时当零食吃,另一方面是配料尽量平和的,这样阿古嘴馋想吃,或者需要时吃上一点也可以。
当然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配料,我的做法也仅供参考哦。
陈皮40克甘草10克乌梅肉10克青盐适量
陈皮用冷水浸泡一夜,中途多次换水。
用塑料刀刮去白色部分,相对来说这一步是最累的,但总体来说也还是不费事的。
用烧开的沸水,冲4次,然后冷水清洗干净。
晒成半干。
甘草和乌梅肉加毫升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煮20分钟。
煮的过程忘记拍照了。
乌梅要提前用温水泡一下,这样乌梅肉好剪下来,不然太硬。
煮好的甘草乌梅水和陈皮拌匀。
拌匀后,静置1-2小时,中途多次翻拌,能让陈皮把水都吸收了。
晾一夜。
陈皮里加入青盐,拌匀。
我把青盐打成粉末了,这样能更均匀地沾在陈皮上。
青盐要少量多次地放,放一点可以尝尝味道,不要做得太咸了。这时的咸味要比最终成品的低,因为晒干后会咸味会更明显。
我大概称了下,我家用了3-4克青盐。
晒干,完成。我担心晒得不够干,在晒干后还继续多晒了两天。
青盐陈皮做好后要记得密封存放。这样不容易回潮。
青盐陈皮吃起来的口感有点类似蜜饯店里的盐制陈皮,但味道没那么重,嚼完后回味会有甘草的甜。
若是想要甘草和乌梅的味道更浓郁些,可以重复甘草乌梅水拌匀、晒半干这个步骤。
提醒下,不建议把青盐换成糖或蜂蜜,因为《食物本草》上特意写了一句:用糖或蜜拌者,乃不及青盐为佳。
最后想说,吃橘子的季节,大家吃完橘子、橙、柚的皮都可以不丢弃的,拿来晒干,囤放三年以上都有陈皮的功效,虽然自己家晒的没有新会陈皮功效好,但拿来烧菜搭配最适宜了。
我家这些囤4年的陈皮,香味就特别浓郁舒服,比市场买的陈皮要好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