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中帝师甘草

今天给大家介绍甘草

甘草

甘,平

归心、肺、脾、胃经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为什么甘草被称之为“国老药”?

甘草甘平补益,既能缓和药性,又能救急,对一些性情猛烈的药物,可监之、制之、敛之、促之,在不同的药方中,可为君为臣,可为佐为使,能调和众药。

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将甘草尊为“国老”,并言:“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犹如香中有沉香也”。

“国老”,即皇帝的老师之意,为什么把甘草推崇为药之帝师,我们都知道皇帝为君主,是主角,永远都是最闪亮的那一颗星,而甘草呢,有才华,足以担当皇帝老师的岗位,却甘愿把主角的位置让出来,来辅佐主角,让主角绽放光彩,而同时呢,又能制衡主角一些不好的特性,比如你太锋锐,就让你柔软一点,你太优柔,就给你增强力量,你太外放,就让你收敛,你太内敛,就促进你绽放才华……永远在辅佐别人,成就别人,增强别人的优势的同时,又平衡一些缺点,好比贤内助,贤良淑德,又好比大地,承载万物,成就万物,有深厚的德行(大地之德)。

多么好的一味药啊~

引用资料:

《本草正》:“甘草,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外,下药得之缓其速。助参、芪成气虚之功,人所知也,助熟地疗阴虚之危,谁其晓焉。祛邪热,坚筋骨,健脾胃,长肌肉。随气药入气,随血药入血,无往不可,故称国老。”

《本经疏证》:“《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凡为方二百五十,用甘草者,至百二十方。非甘草之主病多,乃诸方必合甘草,始能曲当病情也。凡药之散者,外而不内(如麻黄、桂枝、青龙、柴胡、葛根等汤);攻者,下而不上(如调胃承气、桃仁承气、大黄甘草等汤);温者,燥而不濡(四逆、吴茱萸等汤);清者,冽而不和(白虎、竹叶石膏等汤);杂者,众而不群(诸泻心汤、乌梅圆等);毒者,暴而无制(乌梅汤、大黄gu虫丸等),若无甘草调剂其间,遂其往而不返,以为行险侥幸之计,不异于破釜沉舟,可胜而不可不胜,讵诚决胜之道耶?”

甘草除了能制衡药物的偏性,调和药性之外呢,最大的作用就是解毒了,比如长期吃中(西)药的毒素,小儿胎毒,皮肤的各种疮毒……

护肤小技巧:

根据甘草给皮肤解毒的作用,咱们可以延伸一下,皮肤长疮、溃疡,甚至黄疸(胎毒)之类的问题甘草都能解,那一般的小问题,用甘草解毒岂不是不在话下?

甘草除了单纯的解毒作用,还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抗能力,平时如果皮肤比较敏感,容易出各种问题,比如容易色素沉着,容易长斑,冒痘,缓解了容易过敏,平时没事的时候,都可以用甘草煮水来洗脸,还能缓解用劣质化妆品久了给皮肤带来的损伤。

需要注意的是,用甘草水解毒,用量不能太大,一般只用10克左右,可以煮-ml的水,用这个水洗脸,或者装在喷瓶里喷一喷保湿,长此以往,可以增加皮肤的抵抗、修复、解毒能力,改善皮肤的各种症状,但是要记住,千万别一下子弄的浓度太高哦,有些人贪效果快,用的甘草量比较大,煮完水洗脸后,有些皮肤不耐受的人可能出现红疹,发肿哦~

最后补充介绍下生甘草和炙甘草的功效区别

左侧为(生)甘草,右侧为炙甘草

一般我们说甘草这个词的时候,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那就是指生甘草,即没有经过炮制加工的甘草,而经过蜜制之后的甘草,统称为炙甘草。

生甘草功效侧重于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止痛(比如咽喉疼痛)的作用;

炙甘草的作用偏滋补、补益脾胃作用较强。

以下功效简单了解下: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关于甘草的

实证,腹部胀满者,腹泻忌服。

吃中药期间,但是用到甘遂、大戟、海藻、芫花的,都不宜吃甘草哦

①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甘草(炙)四两,生姜(切)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去皮)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去心)半斤,麻仁半升,大枣(擘)三十枚。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炙甘草汤,一名复脉汤)

②治失眠、烦热、心悸:甘草一钱,石菖蒲五分至一钱。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内服。(江西赣州《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③治疟疾:甘草二份,甘遂一份。共研细末,于发作前二小时取用一分放肚脐上,以胶布或小膏药贴之。(徐州市《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④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㈠瓦楞子五两(煅研细末),甘草一两(研细末)。混匀,每服2钱,每日3次。(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甘楞散)㈡甘草粉1.0克,鸡蛋壳粉1.5克,曼陀罗叶粉0.05克。混匀,饭前或痛时服,每服3克,日服三次。(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甘壳散)

⑤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数欠伸(更年期,心情抑郁):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

⑥治痘疮烦渴:粉甘草(炙)、栝楼根等分。水煎服之。(《仁斋直指方》)

⑦治汤火灼疮:甘草煎蜜涂。(《怪证奇方》)

⑧治阴下湿痒:甘草一尺,并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渍洗之,日三、五度。(《养生必用方》)

⑨治农药(、、等有机磷制剂)中毒:甘草四两,滑石粉五钱。用时将甘草煎汤,冷后冲滑石粉顿服。一日连服三次。(徐州市《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⑩痘疮:用灸甘草、栝楼根等分,煎水服。

(11)阴部垂痈(生于肛门前后,初发如松子大,渐如莲子,渐红肿如桃子。成脓破口,便难治好):用甘草一两、溪水一碗,以小火慢慢蘸水灸之。自早至午,至水尽为度。劈开检视,甘草中心已有水润即可。取出细锉,再放入两碗酒中煎成一碗。温服。两剂之后,病热好转,但须经二十天,肿痛才会消尽。

(12)冻疮发裂:先用甘草汤洗过,然后用黄连、黄芩共研为末,加水银粉、麻油调敷。

(13)汤火伤:用甘草煎蜜涂搽。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联删

帅气迷人的阿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caoa.com/gcxw/101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