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受高俅忌恨,为何王进能顺利逃脱,林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41015/4493986.html

在《水浒传》中,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只因娘子被高衙内看上,因而处处遭到太尉高俅的陷害,最后不得已上了梁山。

林冲娘子后来被高衙内威逼得上吊自杀,老丈人也因此忧伤成疾,患病而亡,林冲被太尉高俅害得家破人亡。

但是,在林冲之前,也有一位禁军教头王进,算得上是林冲的同事,他同样遭到高太尉的忌恨,却能三十六计走为上,顺利逃脱,母子二人得以保全。

俗话说,惹不起,躲得起。为什么当高衙内一次又一次陷害林冲的时候,林冲却是一忍再忍,也没有像王进一样三十六计走为上?

王进和林冲几乎有同样的遭遇,却最后面临不同的结局,原因在哪里呢?

王进做事果断,林冲鸵鸟心态

话说高俅发迹到殿帅府上任的第一天,便迫不及待地对禁军教头王进打击报复。原因是几年前在高俅还未发迹的时候,高俅学使枪棒,被王进的父亲一棒打翻,伤得很重,三四个月将息不起。

高俅对此一直怀恨在心,哪怕是时隔多年,王进的父亲早已作古,高俅都不忘报复他的儿子。

但是很不巧,那天王进正好患病在家休养,便叫人把王进找来,当面斥骂。

当王进抬头一看,发现如今的高太尉就是原来在东京帮闲的“高二”,回去的当天晚上就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第二天一大早就带着老娘逃离东京前往延安投奔老种经略相公去了。

处事行为十分果断。

我们再来看林冲,第一次,高衙内在岳庙调戏林冲娘子,林冲赶来救场,最后被众人劝开。娘子被高衙内调戏之后,林冲的表现是连日闷闷不乐,躲在家中不上街。

第二次,曾经的好友陆虞侯把林冲骗出来喝酒,导致娘子在陆虞侯家被高衙内调戏,林冲救下娘子之后,把陆虞侯家打了个粉碎出气。

之后林冲的做法是:“自此,每日与智深上街吃酒,把这件事情都放慢了。”“再说林冲每日和智深吃酒,把这件事不记心了。”

之前高衙内调戏林冲的娘子,林冲自我安慰是因为高衙内不认得这是自己的娘子,是一场误会。

但是在高衙内知道那是林冲的娘子之后仍然不死心,还策反林冲的好朋友帮着把林冲娘子骗出来调戏之后,林冲就应该感到警觉,时刻保持警惕了。

然而,那边的高衙内正和帮闲的富安计划怎么陷害林冲时,这边的林冲却在喝酒,把事情都放下了,典型的鸵鸟心态,就好比只要自己不在意,事情就像未发生过一样。

而且林冲还有心情买宝刀,买来之后天真地想着和高太尉的那把刀比试一番。

王进出逃这事,林冲肯定是知道的,但是林冲却没有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其实要走,林冲也不是不可以,王进家里就只有他和老娘,林冲家里人也不多,一个娘子和一个老丈人,也就多一个人。

而且王进走之前还要设法摆脱两个监视他的牌军,在高衙内第二次惹事的时候,林冲完全可以带着家人秘密逃走。

林冲为何不走?

王进走了,林冲为何没有选择逃走呢?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对高俅的认识不同。

高俅是什么出身?在发迹之前,高俅是东京开封府汴梁宣武军的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家里排行老二,从小就不务正业,只喜欢刺枪使棒,最是踢得一脚好气毬,因此得了个绰号叫高毬。

高俅这个人多才多艺,什么吹弹歌舞、相扑玩耍、诗书词赋都会,但是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一样不具备。

他不务正业,就在东京城里城外帮闲,也就是帮有钱人家的子弟花钱,还因为帮了一个生铁王员外儿子使钱,被他父亲告到开封府,断了四十脊杖,迭配出界。

而且,《水浒传》原文特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东京城里人民不许容他在家宿食。

可见当时的高俅在老百姓中的口碑非常差。

王进出了太尉衙门之后,叹了口气:“俺的性命今番难保了!”

王进的父亲不过是曾经把高俅打翻在地,就算要报当年的仇,换了一般人可能就是把王进打一顿,出口气,王进却认为自己的性命难保。

可见,在王进的眼里,高俅十分狠毒,正是对高俅有了深刻的认识,面对死亡了威胁,王进果断地选择了开溜。

按理说,高俅曾经的黑历史,上任之初报复王进的事迹林冲必定有所耳闻。

但是林冲对高俅的认识却不够深刻。第一没有认识到高俅的无耻。他没有想到高俅对于干儿子强抢良家妇女这种有违伦理道德之事不仅没有反对,反而大力支持。

第二没有认识到高俅的狠毒。没有认识到高俅为了达到目的会不计手段,会将自己往死里整。

如果林冲对高俅有着深刻的认识,我想他会未雨绸缪,想办法逃走的。

二是受高太尉忌恨的原因不同。

王进得罪了高俅是因为他的父亲曾经打得高俅几个月起不了床,两人之间确实存在直接的过节。

而林冲受高俅忌恨是因为高衙内看中了林冲的娘子,甚至因此害了病。高俅为了满足自己干儿子的心愿才想方设法陷害林冲。

林冲不一样,他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一开始林冲和高俅没有直接的过节,在高衙内两次调戏林冲娘子的时候,林冲都是处处忍让,没有和高衙内产生正面冲突(第一次本想下手打,没有打,第二次故意放高衙内跳窗逃跑)。

因此林冲认为自己没有罪,才会一次次心存幻想,才会放松警惕,幻想着高衙内会良心发现,停止伤害,幻想着事情会马上过去,然后继续过平淡幸福的小日子。

但是林冲却没有明白一个道理叫: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你林冲是没有罪,是没有得罪高衙内和高俅,但是谁要你有个漂亮的娘子呢?而且谁要你的娘子还被高衙内看中呢?

那么林冲便有罪了,而且比王进的罪还不小。

三是舍不得走。

林冲在上梁山之前,在朱贵开的酒店里喝酒,喝了几碗酒之后,闷上心来,想起曾经的幸福生活:“我先在京师做教头,禁军中每日六街三市游玩吃酒,谁想今日被高俅这贼坑陷了我一场,文了面,直断送到这里,闪得我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受此寂寞。”

可见,林冲在遇事之前的日子是平静和幸福的。

自己做教头,虽然职位不高,但是身在体制内,收入稳定,还有一定的地位。在东京有房,有个漂亮的老婆,而且东京这么繁华,每天游玩吃酒,日子是相当滋润的。

如果要走,就得放弃体制内的工作,放弃大城市滋润的生活,放弃之前的社会关系等等。

而且还会被朝廷贴告示捉拿,在逃亡路上免不了饥餐渴饮水,夜宿晓行,老婆丈人也要跟着自己吃苦受罪,也不知道要逃亡何处。

所以,林冲也舍不得走,直到陷入绝境。

王进人缘好、人脉广,林冲交友不慎

高俅第一天上任,便把王进从家里叫来报复,想叫人打他一顿,但是没能打成。原因是有人为他说情。

原文写道:

众多牙将都是和王进好的,只得与军正司同告道:“今日是太尉上任,好日头,权免此人这一次。”

高太尉喝道:“你这贼配军,且看众将之面,饶恕你今日之犯,明日却和你理会!”

正是因为有这么多人为王进说情,王进才逃过一劫并且争取到部分时间逃走,如果没有人为他说情,王进这顿打怕是不轻,很难逃走了,估计他的下场比林冲好不到哪里去。

这就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王进在体制内的人缘很好,和其他同事的关系处得非常融洽,因为不仅是少数几个人为他说情,而是很多人。

如果王进和同事平时的关系没有处好,不仅没有人会为他说情,可能还会偷偷在一边看笑话。

当王进回家和母亲说起自己的遭遇时,王进的母亲为他出了个主意:三十六计,走为上着。

但是也担心没地方去。

于是王进想到去延安府投奔老种经略相公,因为他手下很多军官曾经到过东京,而且非常喜欢王进使枪棒。

从这我们可以推测,王进由于枪棒使得好,可能指点过曾来东京出差的延安老种经略相公手下的军官。

所以他们和王进的关系也很好,王进才会想着去延安投奔。

如果没有出路,王进想逃走也不容易。

我们再来看林冲,在他和高衙内之间的冲突中,除了一个刚来的鲁智深,没有同事为他通风报信,或者帮助他出主意。

林冲只有一个朋友,那就是陆虞侯陆谦,而且林冲和陆谦是自幼相交,可以说是发小和至交了。

但是陆谦是怎么对待林冲的呢?

自从高衙内第一次见到林冲娘子没有得手之后,便闷闷不乐,手下帮闲的小人富安给他出了一个主意:

门下知心腹的陆虞侯陆谦,他和林冲最好。明日衙内躲在陆虞侯楼上深阁,摆下些酒食,却叫陆谦去请林冲吃酒。教他之前樊楼深阁里吃酒,小闲便去他家对林冲娘子说道“你丈夫教头和陆谦吃酒,一时重气,闷倒在楼上,叫娘子快去看哩。”赚他来到楼上。妇人家水性,见了衙内这般风流人物,再着些甜话调和他,不由他不肯。

高衙内的反应是:“好条计,就今晚着人去唤陆虞侯来吩咐了。”

这个计策并不算高明,林冲的朋友陆谦是这条计策的关键。但是要知道,陆谦那可是林冲的发小和至交,陆谦会配合吗?

但是,富安却信心满满地提出了这条计策,丝毫没有怀疑陆谦会不会配合,而且高衙内在听了富安也没有提出任何疑问。

这说明,富安和高衙内对陆谦的为人品行是有了解的,他们认为陆谦是容易个背叛朋友的小人。

而林冲却没有看清自己最好的朋友的真面目。

事实也是如此,陆谦被叫来之后,丝毫没有犹豫就答应了:陆虞侯一时听允,也没奈何,只要衙内欢喜,却顾不得朋友交情。

可怜的林冲,原本就一个朋友,还被出卖了。

除此之外,王进出逃是因为可以投奔延安老种经略相公,而林冲却没有如此广阔的人脉,不知道去哪,这应该也是他没有选择逃走的原因之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caoa.com/gcls/98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