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文/汤武长沙建城约在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城址一直未变,多年前的道路甚至与今天所在位置的街巷依然重合,在有史料考证的记载中,坡子街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多年。
自清末起,坡子街就成为了全市金融业、药材业集中的地带。当时这里钱庄、银行林立。年在坡子街登记注册钱庄有14家,另外还有中央银行长沙分行、大陆银行、聚兴城银行、农工银行、实业银行、金城银行设在这里。
自上世纪50年代中起,我在坡子街及周边生活、工作了60余年,现将自己在坡子街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与读者分享。
上篇《走进记忆中的坡子街(一)》讲到红湘五金电机厂门市部和甘记槟榔,本篇接着往下讲:坡子街平面图(二)汤武绘制
红湘五金机电厂门市部的西边,是市百货公司医疗所,一座三层楼的西式老建筑,进深很长,后面一直通到保安巷。
医疗所担负着全市百货商店职工的医疗保健工作。因场地限制,X光检查只能与医院(医院)合作,医疗所派了一名放射科医生医院放射科。
年,医疗所解散,医疗所所有职工全都分配到市百货公司所属各单位。房屋改建成六层楼,装修后,开了家“皇家宾馆”,生意很不错。
拆除中的皇家宾馆汤武摄于年
医疗所的西侧又是一处银行宿舍,进深也很长。我在坡子街小学读书时,班上有位叫郭振能的同学,是少年队的大队委员,他家就住在这里。前面有个很大的院子,里面只有一栋两层楼的洋房。后来,院子里建成了4栋宿舍,成梳状,可通北面的保安巷。
银行宿舍西侧是百货公司宿舍,进深也很长,后门也通保安巷。
百货公司宿舍西侧,是一栋三层楼的洋房,很气派,水刷石的外墙,高大的门庭,宽敞的窗子,曾是长沙富强服装厂的车间,百十部电动缝纫机转动,一片轰鸣。上世纪80年代中期,富强服装厂车间搬走,腾空的房屋出租给“热卤刘”做营业场所。
紧挨着富强服装厂的是协成酒店。这个酒店名副其实,只卖酒,不卖饭菜、也不住宿。酒店铺面不大,卖瓶装酒,也卖散装白酒,左边是宝笼柜台、货架,右边摆着两个小方桌,提供给买零酒的顾客喝酒,店里还配有下酒的炒货和小食品。柜台里有几个小口子的酒坛子,营业员开酒缸盖子,将竹提子伸进坛,提出来的酒香飘扑鼻,不喝自醉。
来酒店喝酒的都是老顾客,打上一、二两白酒,要些花生米、兰花豆之类的小食品下酒。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天南地北地“策”,不醉不休。
酒店的西边是亚西银行旧址。一栋二层红砖清水墙的西式建筑,四开两进,装修豪华,建筑面积平方米。主楼前有个十多米宽的院子,围墙的铁艺栏杆和铁艺大门上都嵌有“亚西”的字样。楼房的东头,有个能通过一辆大货车的通道,直达往后院。
后面小院内有两栋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洋楼,是以前高管们的住所。
亚西银行旧址复原图汤武制作
长沙和平解放后,亚西银行旧址由军管会贸易处(湖南省商业厅前身)接管使用。
年,省商业厅所医院(医院前身)成立,医院的门诊部就设在这栋楼里。
年,湖南省商业厅从坡子街中央银行旧址迁往五一路新址后,将原使用房屋移交医院,医院门诊部便从亚西银行旧址搬到了中央银行旧址,这医院放射科,二楼是行政办公室。
年省商业系统房屋大调整,“亚西银行”后院的两栋楼房(省棉麻公司办公楼)医院作宿舍使用。
年,医院新建的门诊大楼和侧楼竣工,放射科搬迁往新楼。医院拆除了原“亚西银行”房屋,在其基础上建成了一栋六层的职工宿舍。
在“亚西银行”旧址上修建的医院宿舍汤武摄于年
新宿舍的围墙外前依然保留了一条很长的空地,原来做成绿化带,种了些灌木。后来树木被毁,临街成了摆摊贩的好地方,开始只有水果摊,后来夜宵摊和小吃摊也加入了,使坡子街热闹了不少。
“亚西银行”西侧是永光印刷厂印刷装订车间,占据了临街的两开间门面。
永光印刷染纸厂成立于年,属区办集体企业,由若干个私营小型印刷店组合而成。管理办公室设在湘江剧院对面的三王街口,另在衣铺街对面、右太清宫及橘子洲还设有车间。主要印刷表格、纸质印刷品、广告纸染色、生产赛璐珞纸。该厂有职工人,厂房总面积达平方米。年产值为46万元。
紧靠永光印刷厂车间西边,是一栋公馆改成的居民住房,临街一扇大石库门,走进去几十米,有个四合院,中间是天井,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天井旁有一扇大门可通往双井巷。
公馆的西边、紧靠双井巷口的是一栋二层楼房,原是住家户,改革开放后一楼出租,开了饭店。后来又被“昱龙牛蛙”餐馆租用。
图右为昱龙餐馆,中间为中央银行旧址汤武摄于年
青蛙是保护动物,禁止捕捉,而牛蛙是引进的人工饲养品种,个头大,肉味鲜美,加上大师傅的好手艺、秘制配方,美味无比,很受欢迎,客人慕名而来,生意非常红火。坡子街民俗名食商业街工程拆迁,“昱龙牛蛙”迁往三兴街营业。
“昱龙牛蛙”的西侧是双井巷。巷子长约70米,因巷中有一口四眼井得名,南起坡子街,北与保安巷、火后街相接,还可通往围墙背。清嘉庆二十三年(年)《善化县城图》就载有双井巷。巷内四眼井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被废。
年,坡子街民俗名食文化商业街工程启动后,双井巷东边的所有房屋均被拆除,双井巷也就成了半边街。
双井巷的东边只有四户家,其中有一户是邮局的退休职工老刘,他在自家一楼开了个小南货店,在街边还摆了个摊位,代售报纸、杂志。
双井巷,左边就是老刘开的小南货店汤武摄于年
新坡子街口甘记槟榔的西邻是严天华发夹厂,专门生产“天”字牌发夹(每个夹子上面都有标一个“天”字),为严老板创办的老品牌,从民国一直生产到文革前。后来,工厂转向,改成长沙电线厂,随即迁往城南路,坡子街的原厂房就改成了职工宿舍。
发夹厂的西邻是南国油货店,是一位姓梁的广东人在解放初期创办的,主营油条、油饼、豆浆、甜酒冲蛋、馒头、汤圆,生意很红火。“公私合营”后,店铺由长沙市饮食公司管辖。梁老板仍然在店里上班,直至退休。
饮食店汤武拍摄
南国油货店的西侧是中南钉子店,也是家私营店子,老板姓张,门店专门销售铁钉和锣丝钉。
紧挨着油货店的是坡子街粮店(原来在火宫殿隔壁,五十年代末搬过来的)。此处原是一家钱庄,外面的店堂很大,里面还很深。
新中国成立后,粮食由国家统购统销,居民吃粮实行票证制,粮店就成了人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大米分早稻、晚稻米,晚稻米味道好,不“发饭”,粮食指标不够吃的只得买口感不太好的早稻米。粮店到了早稻米,买米的队伍顿时排得老长。
“三年困难时期“,大米不能如数供应,每月还规定搭配一定数量的红薯或干红薯丝。一旦粮店运来了红薯,居民们奔走相告,带上布袋、挑上水桶,在粮店外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粮食除凭粮票供应外,面条、面粉、绿豆、黄豆都是紧俏物资,凭计划供应,老干部有特殊照顾。
粮店门口居民排队买米汤武制作
一般居民每月每人只有一、两斤面条指示。我的妈妈患有胃溃疡病,还常值晚夜班,全家的面条指标给她一个人吃还不够,只得另想办法。遇到邻居不买的,借人家的粮折子去买,有时不得不通过熟人和朋友,到粮店“开后门”,多买几斤面条。
粮店的西侧,原来也是一个铺面,后来与新坡子街的湖南线带厂打通了,成了线带厂的车间,在坡子街就可以直接看到车间里的机器生产。
上世纪80年代末,湖南线带厂扩建,征收了东起甘记槟榔,西止坡子街粮店的房屋,修建了一栋六层高的大楼,由织带改织绦纶布,厂名改为长沙经编厂。
长沙经编厂大楼完工后,在临坡子街一侧,保留了一排门面,从东至西依次为:江南饭店、阿文理发店、浪莎袜业、服装店、克明批发部。
紧靠长沙经编厂车间西面的门面是图书店,老板姓朱。书店的顾客以小学生为主,一分钱就能看一本连环图,但不能相互交换。这种以白描画为主的小人书,有单行本,还有成套的,如《三国演义》、《水泊梁山》、《西游记》等,识字不多的小朋友都能看懂,因此吸引了众多的小读者。有一人来看的,也有两三人共看一本的。放学后,小小店堂就挤得满满的。除小人书外,还有出租给中学生和成人回家阅读的小说,按天数计费。
因为图书几乎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大毒草”,文革的“破四旧”运动,迫使图书店关门大吉。
文革后期,这里又一度成为居委会的社会主义文化活动室,活动室可借阅图书,除“八个榜样戏”的有关画册图书、《欧阳海之歌》、《金光大道》、《艳阳天》外,还有一批被“解放”的文艺书籍。
坡子街美隆祥颜料店用瓷合包装的印泥卢楚良先生珍藏并供图
文化室的西侧曾是妹妹小学同学詹放正家开的毛笔印泥店,后来出租给画像店。店里的墙上挂满了做广告用的名人画像,画师是位中年妇女,姓尹,长得文秀,一双眉毛像描过似的。画店接的业务大多是遗像。画师将透明的九宫格固定在样片上,在画纸上打上小方格,然后将照样片小格里的轮廓依次描到画纸上相应的方格中,用这样的方法,放大到画纸上的轮廓就不会走样。
描好轮廓后,再用加工成不同形状的毛笔煞上炭粉,按深浅涂描到画纸上。作这样的画,不能性急,要有美术功底,用炭粉画的像比照片保存时间长,可以几十年不变色。因此,有人宁愿多出钱画像,也不去照相馆放大。
年,长沙啤酒厂在砂子塘落户,长沙人开始与啤酒结上了缘。当时人们还没有喝啤酒的习惯,看到这新玩意,都想试试。为推介啤酒,厂家在坡子街口摆了个活动摊点,一角钱一杯,我也试了一杯,一股说不清的味道,真难喝!
接着,啤酒厂在关闭的画像店开了门市部,每天由啤酒厂用槽罐车运来散装生啤,灌入一个不锈钢的大容器,门市部再拆零出售。
长沙的夏天酷热难当,啤酒可是消暑的好东西。喝啤酒上瘾的人不是一杯一杯地喝,而是一扎一扎地喝(一种能装两斤啤酒的塑料“扎瓶”)。
白沙啤酒网络图片
喝酒还得有菜嚥,啤酒厂门市部打出了“啤酒卤味老店”的招牌。这么好的商机不能错过。隔壁街道文化室的门面也租给了“国宝卤味老店”,西边的坡子巷口的原铁铺,也挂上了“文氏卤味十合一”、“文氏卤水花江狗肉”的招牌,专卖“四合一”,“四合一”即几种卤味合在一起,有荤有素,香香辣辣,别有风味。
绰号叫刘胖子的在街对面摆了个路边摊,专卖热卤,号称“热卤刘”,味道也相当不错。富强服装厂车间搬走后,刘胖子就租了原来的厂房做店堂。有了店铺,生意更是如虎添翼。
坡子街的卤菜有个特点,各种洗净的韭菜、香干、豆皮、捆鸡等菜整齐地摆在一旁,当着顾客的面,将这些生菜投入外面沾满卤垢、里面沸腾的陶制卤罐,不到一分钟,捞出卤好的菜,入盆,加上佐料。一股特别的香味扑鼻而来,令人呼和垂涎。有家住北门的顾客说:我就是冲着这厚厚的卤垢而来!
一到晚上,上坡子街这一段灯火辉煌,通宵达旦,连协成酒店的生意也跟着火了起来。年,坡子街民俗民食文化一条街改造工程动工,依附于啤酒厂门市部的卤味摊店也随之消失。
“国宝卤味老店”搬到三兴街,没经营多久就销声匿迹了。
坡子街改造工程完工后,“文记四合一老店”和“热卤刘”以新面孔出现在三王街,两家都“鸟枪换炮”了,开起了有店堂的大门面,他们再不是当年小打小闹的“路边摊”,挂起了老字号的招牌,两家依然面对面地唱起了“对台戏”,生意红火。
搬到三王街落户的“文记四合一”和“热卤刘”汤武摄于年
今年年初的疫情,加上坡子街、三王街修路,三王街的生意萧条了许多。“热卤刘”实在支撑不下去了,只好关门大吉。
啤酒厂门市部与铁铺之间,有一条叫坡子巷的小巷子。巷子不深,不足30米,半封闭,巷口有四级台阶,巷内居住着十多户普通居民。
巷子口原来那家铁铺,专门打制各种铁器,如菜刀、松火勾、煤皿子、煤耙子、火钳、晒衣叉子、扁担钩子、锄头等。
大跃进年代,铁铺的“炼钢”为我亲眼所见:一砣铁烧得发白,放在铁砧上反复用大锤敲打,直到颜色变黯。重新放入炉火中煅烧,再一次拿出来敲打。反复多次,“百炼成钢”也许是从此引伸而来。
坡子巷汤武摄于年
铁铺的西边原来是飞跃交通工具厂门市部,以修理单车修理为主。门市部搬走后,房子就租给了“东北饺子王”。
再过去一家,是长沙伞厂门市部。我妹妹同学杨树长的爸爸就在这里上班。伞厂门市部搬走后,这里成了卖鞋的店子。
坡子街旧貌汤武摄于年
紧挨着的是经编厂车间一个门,里面与经编厂相通。
经编厂车间的隔壁是丽华油漆厂的车间。丽华油漆厂隶属长沙市电子工业局,有职工人。
丽华的门面不大,“当街作业”是常有的事,一股刺鼻的油漆味扑向行人。大多是为配电柜或电子产品外壳上漆,水砂纸磨下的灰浆流得满街都是,那时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也没有环保部门干预。
与丽华打隔壁的是“罗记槟榔”,也是解放前就开店的老口子,但名气不及“甘记”的大。里面的住户还在街边摆了个修锁配钥匙的小摊。
与罗家打隔壁的是一家居民,姓梅。凡在坡子街住过的人都很熟悉他们家。
梅家房子的正门在坡子街,后门在中和街。中和街北起坡子街,南接弥罗阁,与粮道街和洪家井相汇。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年)《善化县城图》就记载了中和街。年,弥罗阁并入了中和街,统称中和街。全长约米。
拆除时的坡子街派出所汤武摄于年
街名来自儒家“中和”之义。《礼·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和街驻有坡子街派出所、坡子街办事处、市公安局宿舍、中和街煤店、市副食品公司糕点加工车间等单位。
(感谢甘德其、汤丽霞提供相关信息)
(系列文章未完待续)
END*本文由城市记忆CityMemory独家发布,作者汤武,编辑
明明。添加城小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