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桔梗,虽然和草药相处了十几年,但是第一念头却是一休中的桔梗店,原来以为是卖中药的或者买酱菜的老板,上网一查才知道,老板姓桔梗,桔梗屋利兵卫,当即莞尔一笑,好神奇啊!桔梗店并不是单卖桔梗,就是一家店名叫做桔梗屋的普通百货商号。本期为大家介绍这味桔梗。桔梗既是我国传统中药材,有着悠久的用药历史,被列为40大宗药材目录;又是一种食材,东北、韩国、日本等地常用其制作成泡菜,或用于清炒、凉拌食用,甚至加工桔梗饮料等,可谓药用、食用俱佳。本品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趁鲜剥去外皮或不去外皮干燥。桔梗播种当年可收但产量较低一般不会采收,第二年10月中下旬地上茎叶枯黄时采挖最佳,收挖过早质量差,收挖过迟根皮难去不易晒干。根挖出后除去茎叶和泥土,洗净后趁鲜用碎碗片或竹刀刮净外皮,洗净晾干,去芦头,润透切片晒干备用。一般我们使用的桔梗饮片是原药材洗净、润透、切的厚片干燥品。蜜桔梗为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加入桔梗片内拌匀,闷润,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临床多生用,具宣肺利咽,祛痰排脓作用,常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血,疮疡脓成不溃。蜜桔梗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多用于肺阴不足的咳嗽。另有书籍记载:痢疾腹痛,桔梗可用。若用之治肠红久痢大肠气郁之疾,须炒黄色。炒桔梗临床少见。桔梗去芦始于唐代,桔梗芦头中含有一定量的桔梗皂苷,有建议连芦头作药用。芦头可吐上膈风热痰实,用法为生研末,白汤调服一二钱,探吐。《中药大辞典》将桔梗芦头列为第味中药。桔梗去皮《本草纲目》有载,我国药典也作了规定。现代研究结果带皮和去皮化学成分、祛痰药效、毒性试验都较一致,临床上农村医生也常应用带皮桔梗,暂时未出现异样反应的报道。桔梗味苦,性辛,微温。归肺,胃经。可去痰止咳,宣通肺气,排脓痰,稀释鼻涕。主要治疗咳嗽痰多,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肺系病。在许多治疗咳嗽或支气管炎的糖浆里大家都可以发现桔梗的大名。本品既升且降,善于开提肺气宣胸,适用于外邪犯肺之咳嗽痰多不论寒热,皆可配用,又善排脓消痈,肺痈及痈疽肿痛,溃后亦可用之。本品能宣通肺气之壅滞,有提壶揭盖之意,对痢疾的里急后重及小便癃闭都可配用。本品少用则攻补之药,恃之上行以去病;多用则攻补之药借之上行而生殃。清气上升而浊气下降,降气可伍枳壳、赭石类;同时加人参、党参类驭之。惟咽喉疼痛与甘草多用,可以立时解氛,余则戒多用也。实邪可用桔梗,而虚邪断不可用桔梗也。常见配伍如下:配甘草:甘草泻火解毒,润肺祛痰,二药配伍可祛痰解毒利咽,消肿排脓,且为舟楫升载诸药。桔梗之性上行,不能载者必用药之误也。桔梗用下行之药于攻补之中,则桔梗欲上而不能上,势必下行之药,欲下而不能下矣。配枳壳:枳壳下气消痰,桔梗升提肺气,二药一升一降,一宣一散,桔梗开肺气之郁,并可引枳壳上行入肺,而降肺气之逆,又能助桔梗利膈宽胸,有开降肺气、宽胸利膈之功,收宣上通下、导气通便之功。配牛膝:牛膝逐瘀通经,性善下行,二药一入血分,一入气分,一下行,一提升,调和气血,行气逐瘀,且能使活血之品直达血府,上下周流,共消瘀滞。大家都知道桔梗汤是治疗少阴客热之咽喉疼痛的方子,这里有一个医案:
一人感冒好后老是咽干疼干疼。处方为桔梗20克。生甘草10克,麦冬10克。数剂效果,于是翻看原文为: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用量甘草是桔梗的两倍。大剂量生甘草不仅能缓解疼痛而泻少阴之热,还可以生中焦之土,得少量桔梗开利咽喉而载药上行故而显效。遂将处方改为:桔梗6克,生甘草12克,麦冬10克。两剂痊愈。
本品正品外观呈长纺锤形或长圆柱形,顶端具芦头,多有半月形茎痕,俗称芦碗,下部渐细,通体皱缩纵沟,下部尤多,并有类白色的皮孔样根痕,质地坚脆,易折断,断面略颗粒状,有放射状裂隙,皮部较窄,形成层显著,淡棕色,木部类白色,有棕色环纹较明显,中央无髓,口尝味微甜而后微苦。伪品丝石竹断面不具备真品特征,有棕白色相间纹理,无棕色环形纹,形成层不显著,可见异型维管束2-3轮,口尝味苦涩而辣。本文为中国药店原创/整理,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亲,中国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