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是大宗药材,面临野生与栽培的困境,本文将详细介绍国内甘草各个产区的甘草品质的区别,以及道地产区分布;阐述了甘草野生资源面临枯竭的困境,以及为打破枯竭困境发展人工种植面临的种植有效成分含量低、种子资源匮乏、市场激励低的问题。
1甘草的概况与分类甘草有“十方九草”之美誉,地下根茎入药,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补脾和胃、调和诸药等功效。甘草是甘草片等来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西药用其祛痰与矫味。近年,医学研究发现甘草在减肥、抗癌、抗艾滋病方面有显著效果。随着对甘草的研究的深入,非医药行业对甘草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广。
目前,甘草不仅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上,其制品在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烟草、轻工、石油、消防等许多行业也倍受青睐,国际市场的需求量日益增长。除此之外,甘草还是我国三北荒漠化地区最重要的防风固沙植物,对我国环境资源保护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甘草为我国大宗常用药用植物,干燥根和根茎为甘草正品来源。结合品质可将甘草划分为以下几类。
1)内蒙古地区鄂尔多斯杭锦旗等地产的甘草叫“梁外草”。其特点为体质坚实,沉重(有骨气),皮紧细、枣红色、口面光洁,大头中心凹陷,习称“胡椒眼”,粉性足,断面淡黄色。但根条两端粗细不匀,且显支叉痕。
2)内蒙古地区临河市磴口、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产的甘草叫“王爷地草”。其特点为体质和外皮内色均较梁外地草柔韧和色深,根条两端粗细均匀,支叉痕较少,口面光洁度较差,其余同梁外草。
上述两种甘草习惯认为质量最佳。
3)内蒙古地区鄂尔多斯达拉特旗与包头西部所产的甘草叫“上河川草”。其特点为皮色红褐、棕红或黑褐不等,内色老黄,体质较松,骨气差,粉性小,口面显裂纹。习惯认为较梁外草质次。
4)内蒙古呼和浩特土默特旗、托克托和林格尔县等地产的甘草叫“下河川草”。其特点为皮紫红褐色,根条两端粗细不匀,皮松,易剥落,粉性很差。
5)内蒙古东部(赤峰市、哲里木盟等地产)与东北三省所产的甘草叫“东北草”。其特点为皮紫红或暗红色,疏松,易破损。体质轻泡,粉性小,但味很甜,为标准的东草。
6)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所产甘草习称“新疆草”。商品来源较多。体质松坚不一,外皮棕褐色,多数挂白霜(碱皮),粉性差,味甜而带苦,质量不及“西草”。
2野生甘草资源岌岌可危我们调查的地区是人们习称之“西甘草”的主产区,也是我国甘草的道地产区,包括:
我们调查的地区是人们习称之“西甘草”的主产区,也是我国甘草的道地产区,包括:
内蒙:主要分布于杭锦旗的巴音乌素苏木、伊和乌素苏木、独贵塔拉镇,鄂托克旗查布苏木,鄂托克前旗的上海庙牧场、三段地乡和乌审旗的巴图湾一带。
宁夏:主要分布于惠农、陶东、平罗、盐池、灵武等地,而比较连续成片的甘草主要分布于盐池县的高沙窝、苏步井,灵武的马家滩,以及同心县的红寺堡和韦州一带。
陕西:主要分布于三边地区(定边、安边和靖边)和榆林地区(主要分布在与乌审旗接壤的东部地区与横山县等地区),其中比较连续成片的甘草主要分布于三边地区。
甘肃:主要分布于环县、庆阳、合水、西峰、华池以及西部的河西走廊一线。
课题组通过样方法与估算法得出调查地区甘草资源蕴藏量大约为20万吨。从调查的数据显示,全国中西部地区野生甘草储量较过去十年间有明显下降,例如,在年,仅内蒙古一个地区就蕴藏野生甘草27万吨,部分地区野生资源还在不断的减少。因此,保护甘草这类野生资源已经刻不容缓。
首先,国家要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推广封沙育草和人工野生抚育种植。其次,通过建立甘草自然保护区,避免采挖与放牧,恢复自然植被,使其植被结构逐步稳定。这种方法花费较少(每亩土地给牧民每年补助0.8~1元,飞机播种,自然更新),但所需恢复时间较长(5~10年)。同时,加快甘草GAP基地的建设,扩大甘草种植规模,加大甘草种植关键技术的研究力度,加强甘草田间管理。保证甘草的品质与质量。
3栽培甘草质量关键技术有待提高年,自从国家立法明令禁止采挖野生甘草以来,栽培类甘草已成为市场甘草药材的重要来源之一。
本次调查发现,甘草种植已经初步形成规模化的基地,例如,在鄂尔多斯杭锦旗,人工种植甘草达到亩以上,野生抚育甘草0亩以上。同时在鄂尔多斯乌审旗、赤峰翁牛特旗、宁夏高沙窝镇、马家滩镇、甘肃酒泉银尔滩、陇西首阳镇、民勤县等地都有规模化的种植。
尽管人工种植甘草在很多关键技术上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规模化的生产实践中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野生甘草
栽培甘草
甘草酸含量
5份样品含量均在5%以上
其中最高达到7.8%
8份样品的含量在2.07%~2.61%
7份样品的含量在2.07%~2.61%
因此,如何提高栽培甘草的质量已经成为甘草种植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4甘草如何在野生和栽培中间破局
野生与栽培的两难,使得市场上的甘草商品质量等级下降过快。课题组从河北安国市场走访中发现,大草在市场中的比例不足2%,一等条草也不过8%。一方面,是野生甘草的不断采挖,使得甘草群落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野生甘草品质逐年下降;另一方面,是在甘草种植过程中,栽培年限的限制(一般仅为3年)与农田管理存在的问题(连作障碍)使得栽培甘草的品质没有保障。
1破局开始:栽培甘草的种子甘草的种子。甘草种子的外皮有一层胶状物质,皮厚而坚实,透水性差,从而导致种子透气、透水能力差,甘草种子的硬籽率(经浸泡后不吸水膨胀的种子)一般在50%~95%,而乌拉尔甘草种子的硬籽率高达96.5%。因此,在自然状况下,甘草种子不易萌发,其正常有活力的种子萌发率仅为5%~15%,如不进行处理就播种,会造成出苗率低,同时浪费了大量种子。
甘草的种质。甘草的有些品种虽然经过了很长的栽培时期,但基本没有经过系统的人工选择,种质混杂、品种混乱现象十分突出。栽培甘草药材中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平均含量与野生甘草比较有较大差异。如果不进行品种的选育和栽培规程的研究、很难替代野生甘草。
甘草的种源。当前,我国甘草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栽培品种,种子量少,价格昂贵。甘草种子主要靠野生采集。由于野生资源越来越少,种子的采集量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贵,限制了种植面积,增加了种植成本。
2还甘草合理的价值定位甘草生长周期长,收益不稳定。研究发现,不同年限的甘草药材中总皂苷和总黄酮的含量不同,生长年限不足3年的甘草,其相应成分含量明显低于生长了3年以上的。要获得品质好的甘草,甘草种植生长年限要达到3年以上。由于,一般3-4年才收益,药农没有动力和积极性来通过适当延长栽培年限等手段,从优质甘草药材的外观性状和优级商品规格角度来提高栽培甘草药材的质量。
3提高甘草栽培生产的机械化程度甘草机械化生产环节主要是耕整地、播种、起苗、移栽、中耕管理(包括除草和打药)以及机械化收获等。耕整地及中耕管理可以采用常规机械进行,但甘草本身的生长特性导致播种、起苗、移栽和采挖收获等环节很难进行机械化作业。目前,甘草的生产主要是依靠人工来完成的,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作业效率低。随着劳动力工资的大幅提高,甘草种植用工投入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让资讯找到知音
你所关心的,才是我们所北京有哪些好的白癜风医院白殿传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