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
从前,有位郎中总是很热心地为人治病。一天,郎中外出给乡民治病未归,家里却来了许多求医的人。郎中妻子一看这么多人急着治病,而丈夫一时又回不来,便暗自琢磨:丈夫替人看病,不就是用那些草药嘛,我何不替他包点草药把这些求医的人打发了呢?地上有一大堆干草棍,拿起来咬一口,甘甜怡口。于是,她就把这些干草棍切成小片,用纸包好,发给了那些病人。 过了些日子,几个病愈的人登门答谢郎中。郎中愣了,妻子赶忙把他拉到一边,小声对他如此描述了一番。郎中又急忙询问那几个人的病情,方知他们分别患了咽喉疼痛、中毒肿胀之病。此后,郎中便在治疗咽喉肿痛和中毒肿胀时,使用这种“干草”。该草药味道甘甜,郎中便把它称作“甘草”,并一直沿用至今。
味甘,性平。归脾、胃、肺、心经。
益气补中,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1.用于脾胃气虚,不能运化,纳谷不香,大便稀糖,倦怠乏力。可以蜜炙甘草配党参、白术、茯苓等同用;若脾虚日久,中气下陷,腹泻不止,或胃下垂,肛门脱出,则须与炙黄芪、升麻、柴胡等同用。
2.用于心气不足,脉结代,心动悸(心慌、心悸)。可重用炙甘草,并配人参、生地、桂枝、阿胶同用;若属心气(血)不足,失眠多梦,心悸怔仲,可配人参、龙眼肉、酸枣仁、石菖蒲等同用;若妇女心虚肝郁而发脏躁,则配生姜、大枣同用。
3.用于咳嗽气喘,无论外感内伤、有痰无痰、寒热虚实。均可随证配伍应用。
4.用于热毒疮疡,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热淋涩痛,药食中毒。治热毒疮疡,用生甘草煎汤浸洗或熬膏内服,如配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可增加疗效;治咽喉肿痛,单用生甘草泡水服,或配桔梗、板蓝根、牛劳子等同用;若心火上炎,口舌生疮,小便淋沥涩痛,常与生地、木通、竹叶配伍;解药物、食物中毒,甘草是中药中首选的解毒药,可取大量生品单味或配黑大豆、绿豆浓煎饮服。
5.用于脘腹、四肢挛急疼痛。治脾虚肝旺的脘腹挛急疼痛或阴血不足之四肢挛急疼痛,常与白芍药同用。现临床常用该方基础,随证配伍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肝炎、血管或肌肉痉挛等原因引起的胃痛、腹痛、胁痛、头痛、小腿痛等。
6.调和药性。甘草在许多方剂中出现,除其本身的主治功用外,还因为它具有调和药性的作用,能降低方剂中一些药物的毒烈之性以及对胃肠的刺激反应,并能借其甘甜之味,矫正药物异味。
内服:煎汤,1.5~9g;或入丸、散。生甘草性微寒,长于清热解毒,宜用于疮痈肿毒、咳喘、药食中毒;蜜炙甘草性微温,长于补中益气和润肺止咳,宜用于心脾气虚、咳喘。
反甘遂、芫花、大戟、海藻。湿邪内盛而致胸腹胀满、呕吐、水肿者忌服;不宜大剂量久服,以免引起浮肿。
部分内容摘自《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二版)》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由青少年健康平台整理发布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成长过程中还会遇到更多问题:”孩子最近不爱跟我们聊天了“
“同龄人都又高又壮,可我的孩子就是长不高”
“孩子老是感冒,反反复复好不了”
“太挑食了,一不顺心就不吃饭”“上课老是开小差,说了也不听”......
怎么办!!!
如果您有任何有关青少年健康教育方面的困惑,建议您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白癫疯能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