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
别名:蜜草、甜草、灵通、国老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罕达1米,根茎圆柱状;主根甚长,粗大,外皮红褐色至暗褐色。茎直立,稍带木质,被白色短毛及腺鳞或腺状毛。单数羽状复叶,托叶披针形,早落。小叶4~8对,小叶柄甚短,长1毫米许:小叶片卵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偶近于圆形,先端急尖或近钝状,基部通常圆形,两面被腺鳞及短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长5~12厘米:花冠淡紫蓝色,长1.4~5厘米,旗瓣大,长方椭圆形,先端圆或微缺。荚果线状长圆形,镰刀状或弯曲呈环状,通常宽6~8毫米,密被褐色的刺状腺毛。种子2~8,扁圆形或肾形,黑色光滑。
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变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压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药理作用:1.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2.调节机体免疫功能;3.抗溃疡、解痉、保肝;4.镇咳祛痰;5.抗炎、抗脂质氧化;6.抗菌、抗病毒;7.解毒;8.抗心律失常;9.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10.抗肿瘤;11.抗利尿。
药用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主治痈肿疮毒、咳嗽咽痛、脾胃虚弱、气虚少血、伤风、胃痛、肢体疼痛、黄疸病、牙周病等。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15克;入丸、散。泡茶,将甘草洗净,用开水冲泡。另可将桔梗g,甘草g,共制为末,细筛分包,每包10g,备泡茶用。外用:研末擦或煎水洗。将甘草和蜂蜜一起煮,晾凉后,敷于烫伤部位,可缓解疼痛。
常见做法:1、菊花甘草汤——清热解毒
材料:白菊花g、甘草12g做法:白菊花、甘草分别洗净,加水一起煎煮。去渣饮汤,分3次饮服。
2、甘草鱼丸红薯汤
材料:甘草20克,鱼丸克,红薯1根,葱姜少许,盐3克,清水0克。(1)红薯去皮切成块、加入甘草、清水、姜,上汤煲大火煮沸。(2)转文火煲20分钟。(3)在煲的过程中千万别离开时间太长。等到20分钟左右的时候就可以加入鱼丸和葱段了。(4)转旺火煮沸,继续煲15分钟。(5)最后加盐调味就可以了。
3、甘草丝瓜汤
材料:甘草10克,丝瓜1根,瘦肉片克,鸡高汤克,清水克,盐3克。(1)首先把甘草、肉片放到锅里,然后添加高汤、清水,就可以煲了。等汤煲煮沸的时候,再转文火煲30分钟。(2)丝瓜去皮,切块备用。(3)加入丝瓜。(4)转旺火煲10分钟。最后加盐调味。
3、甘草薄荷冰糖饮
材料:薄荷5克,甘草10片,冰糖10颗。(1)备好原料,薄荷、甘草、冰糖。(2)甘草、薄荷用水冲洗干净。(3)锅中加入0ml水,烧开;加入洗净的甘草、薄荷。(4)煮3分钟,放入冰糖。(5)煮2分钟,过滤出来,放冰箱冰镇半小时。(6)取出来即可饮用(花茶宜现泡现饮,不能隔夜)。注意事项:不宜与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实证中满腹胀、呕吐者忌服。肾病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低血钾突发性心力衰竭者不宜用。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