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干姜汤方证分析

梅某,女,54岁,以“咳痰2年余”为主诉于年11月4日就诊。患者诉晨起痰多,起始为黄痰,后转为白色泡沫样痰,2年来每日如此,遇寒加重,夜眠可,二便调,舌红,苔白,脉弦。四诊合参诊断为痰饮,证属中焦虚寒,给予甘草干姜汤加味:干姜颗粒15g,炙甘草颗粒30g,吴茱萸颗粒9g,7付,冲服,日1付。11月18日二诊,患者仍有晨起咳嗽、咳痰,痰色白,痰量较前减少,舌红,苔薄,脉弦。给予甘草干姜汤合二陈汤加味以继后效:干姜15g,炙甘草30g,姜半夏12g,陈皮12g,茯苓10g,吴茱萸9g,五味子6g,10付,水煎早晚两次温服,日1付。服后诸症消除。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第30条:“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接,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结合原文,本方方证要点是:

1.太阳病;

2.手足厥冷、多汗;

3.咽中干、烦躁、吐逆;

4.舌淡,苔少乏津,脉迟或浮缓。

本证为太阳表证误用桂枝汤发汗而致阴阳两虚,治应温阳益阴而解表。手足厥逆,是阳气更虚,不能达于四末的表现;吐逆,是阳虚寒盛,阴寒犯胃,中焦升降失常,胃气上逆的表现;咽中干,是阴液更虚,津不能上承所致;烦躁,则为阴阳两虚,水不济火,心神失养失濡所致。故以甘草干姜汤以复中焦阳气,阳复则外达四肢而足温。

甘草干姜汤,由甘草、干姜二味组成。甘草甘温,益气和中;干姜辛热,温中复阳,二味辛甘化阳,使中焦阳气回复。正如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甘草与干姜同用,能逗留其热力使之绵长。”本方可看成是半个理中汤,“理中者,理中焦”。甘草用量倍于干姜,旨在温补中焦阳气、顾护阴液,并防止干姜过于温燥,以免损伤不足之阴液。

现代临床用其治疗虚寒性胃痛、过敏性鼻炎、吐血、咳嗽、眩晕、遗尿等病症,亦有实验研究证实本方具有扶正、化痰、抗肿瘤、抗炎、止咳和抗变态反应的作用。张月顺等应用甘草干姜汤加味治疗小儿遗尿症28例,随访1年总有效率96.5%;严娟应用甘草干姜汤加味治疗晚期肺癌咯血,30%完全缓解,70%部分缓解,总有效率%;朱淑敏用甘草干姜汤治疗寒性胃脘痛,治愈率89%,总有效率96%;周齐娜运用甘草干姜汤治疗内耳性眩晕取得较好疗效,临床治愈30例,好转15例;白慧应用甘草干姜汤治疗肺寒咳嗽总有效率达到95.8%。

崔书克陈璐璐

赞赏

长按







































陕西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的费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caoa.com/gccs/27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