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哈喽,大家好,我是Seven小7,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那种感觉,就是自从「烟酰胺」这个成分火起来了以后就开始各种的宣传营销balabala的,直到年的时候算是彻底的爆红大火(18年跟19年也火的哈,只是年的阶段是最火的)有些商家就开始嗅到了商机!!!
从此烟酰胺的“内卷之路”就开始了!
最开始2%~3%浓度的烟酰胺到现在动辄8%~10%浓度的烟酰胺!
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怎么内卷得如此严重???
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说这其中两个内卷大佬了;
一个是PG(宝*简称)另一个就是TO(TheOrdinary)
这也是小7我经常拿来举例子的对比,最先开始是由PG这边研发出烟酰胺的各种功效并且到现在为止不断的优化,去年开始有了新的研究突破,发现烟酰胺在酸性环境下具有“细胞自噬”的效果。
不得不说;
包括烟酰胺的控油、美白、改善皮肤粗糙基本上都是PG这边研究出来的,并且公开发表了多篇相关文献才有了如今烟酰胺的地位,但是TO凭什么内卷起来了呢?起因就是TO作为“高浓度原料桶”的代表,推出了一款高达10%浓度的烟酰胺精华。
而作为研发出来烟酰胺这么多功效的PG也仅仅上限为5%。
就有很多人说PG家不敢用高浓度烟酰胺balabala的,但是今天就来一个震惊你三观的解释!
事实证明,烟酰胺更加吃“整体配方协调性”而并不是单一的成分浓度。
这个跟其他成分基本相同,有时候成分配方的协调性要远远比单一成分浓度的添加量要好得多!
而PG的O**Y小白瓶就是典型的例子;
它并没有单单只靠烟酰胺这一个成分来阻断黑色素传播,而是复配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进行多重美白通路实现美白的效果,但是除了这些以外,在配方中也考虑到了较高浓度的烟酰胺所带来的刺激性,复配了甘草酸二钾+泛醇进行舒缓工作,整体配方基本上是没有那种“概念性”添加。
反观TO这边的10%烟酰胺+1%锌
确实也是考虑到了高浓度烟酰胺的刺激性加入1%锌进行中和,但是它的刺激性远远不足以消除。
有资料统计:
TO烟酰胺精华当中的烟酸含量呈ppm,而O**Y小白瓶则是11ppm,前后差距太大,刺激性相对也是非常大的。
所以一些敏感肤质或者说干性肤质都不太适合用TO的10%高浓度精华。
并且!
由于配方的原因,小白瓶这边多了一种美白通路,虽然只有5%浓度的烟酰胺但美白的效果却要比TO的10%浓度要好,并且在刺激性上5%肯定也是要远远低于10%的,所以说烟酰胺的浓度不是越高越好!
好啦。
以上就是本次快讯的内容!
希望护肤圈里的内卷能够少一些吧QAQ已经承受不住了!
如果你也喜欢小7的内容,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