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诃藏药被誉为药中国老它究竟有啥功效

你知道吗?

医家常说“无草不成方”,

其中的“草”指的就是甘草,

可见甘草应用的广泛。

今天和大家普及下这味药材!

中药材都有许多的别称和雅称,甘草也不例外,但是甘草还有一个无药可及的尊称——“国老”。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称其“热药得之缓其热,寒药得之缓其寒,寒热相杂者,用之得其平”,这也是甘草被誉为“国老”的原因。

#认识“国老”——甘草#

甘草,中药名。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山东等地。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甘草。图片源于摄图网

入药部位

干燥根和根茎。

主要功效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功能主治

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状,直径1-3厘米,外皮褐色,里面淡黄色。具甜味。茎直立,多分枝,高30-厘米,密被鳞片状腺点、刺毛状腺体及白色或褐色的绒毛。叶长5-20厘米,托叶三角状披针形,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两面密被白色短柔毛;叶柄密被褐色腺点和短柔毛;小叶5-17枚,卵形、长卵形或近圆形,长1.5-5厘米,宽0.8-3厘米,上面暗绿色,下面绿色,两面均密被黄褐色腺点及短柔毛,顶端钝,具短尖,基部圆,边缘全缘或微呈波状,多少反卷。

总状花序腋生,具多数花,总花梗短于叶,密生褐色的鳞片状腺点和短柔毛;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4毫米,褐色,膜质,外面被黄色腺点和短柔毛;花萼钟状,长7-14毫米,密被黄色腺点及短柔毛,基部偏斜并膨大呈囊状,萼齿5,与萼筒近等长,上部2齿大部分连合;花冠紫色、白色或黄色,长10-24毫米,旗瓣长圆形,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短于旗瓣,龙骨瓣短于翼瓣;子房密被刺毛状腺体。荚果弯曲呈镰刀状或呈环状,密集成球,密生瘤状突起和刺毛状腺体。种子3-11,暗绿色,圆形或肾形,长约3毫米。花期6-8月,果期7-10月。

药用价值

甘草是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名医别录》中称为“国老”级别,东北和内蒙都称为“甜草”。甘草以根及其根茎入药,主要成分是三萜类和黄酮类还含有生物碱、多糖、香豆素、氨基酸及Zn、Ca、Sr、Ni、Mn、Fe、Cu、Cr等。药典中规定,甘草中的甘草酸含量不少于2.0%。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厘米,直径0.6-3.5厘米。外皮松紧不一,表面一般呈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些许芽痕,断面的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甘草除了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和调和诸药等功效外,还用于咽喉肿痛、脾胃虚寒、消化性溃疡、中毒等症状。因此,甘草还有“十药九草”的称呼。

藏药产品

安儿宁颗粒、二十五味肺病胶囊等藏药产品均使用甘草这味药材。

安儿宁颗粒中,甘草起到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的作用;

二十五味肺病胶囊中,甘草与诃子、毛诃子、余甘子等调和诸药,平衡五源三因。

相关阅读

部分文字来源于百度百科,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caoa.com/gccs/117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