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医话之ldquo大黄甘草汤治

《北方医话》之“大黄甘草汤治呕吐速效“

王乃一

呕吐一证,皆为胃失和降而致。治以和胃降逆为其常法。

临证时,辨其虚、实、寒、热等因,随证施治常能取效。

但有食入即吐一证,以常法治之多不愈。余用大黄甘草汤,每投辄效。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篇云:食入即吐者,大黄甘草汤方之。”原文只12字,药仅大黄9g、甘草6g两味,无更多论述,但师其法用之,往往手到病除,所以每叹经方之奇效。

余曾治一杨姓少女。

她患食入即吐证,已9个月余,多方求治无效。

经西医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诊为“神经性呕吐”。

其症状除饮食即吐外,伴有大便干燥,体弱神疲,脉沉弦细,舌苔薄黄,其他无所苦。

初用降逆止呕药无效,随考虑用大黄甘草汤治之。

但又虑其久病体弱,恐伤其正,因而有所踌躇。

后思之,《内经》云:“有故无殒亦无殒也”,遂经投此方,竟1剂而愈。

又治一老妪,患食入即吐二十余日,经治疗无效前来就医。

因年事已高,恐有癌变,经有关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其症状,除食入即吐外,别无不适,二便正常,脉象沉弦,舌质正常无苔。

经投大黄甘草汤治之,取药两剂,嘱其1剂瘥,停后服。

5日后其家属来云服1剂而吐止,未再复发。

用大黄甘草汤治疗食入即吐证,诸家皆以热论之。

余临证多年,治愈此症甚多,其中伴有便秘、脉数、苔黄等热象有之,体弱、便可、无苔、脉沉弦细无热象者变有之。然皆投此方而愈。

由是观之,本病不独由热。

胃热能致吐,胃实亦可致吐。

热者性急而上冲,不能容食故食入即吐,胃实者腑气不通,拒纳水谷,饮食入后亦可即吐。

故此,余认为食入即吐者,因于热,亦可因于实。

再以方论之。

大黄气味苦寒,能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故以为君荡其实或泄其热。

臣以甘草缓其中,使清升浊降,胃气顺而不逆,使热者可清,实者可泄,不治吐而吐自止矣。

故临床实践验之,不拘热象有无,只要症状为“食入即吐”者,即可用大黄甘草汤治之,心立见其效。

附录

大黄甘草汤

《金匮要略》卷中。

大黄12克甘草3克

上二味,用水毫升,煮取毫升,分二次温服。

通便止呕。

胃肠积热,浊腐之气上逆,食已即吐,吐势急迫,或大便秘结不通,苔黄,脉滑实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caoa.com/gccs/109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